孩子疑患 ADHD 家長拒就醫: 驚留底影響考公務員

育兒

廣告

日前有老師在「90後教師決戰怪戰家長」中分享,孩子疑患ADHD (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 ,但家長因害怕就醫進行評估會留有紀錄,影響將來長大後投考公務員。

全文:

<<怪獸家長唔帶SEN學生去檢查,話驚影響考公務員>>

今日有個家長黎學校,佢身邊帶住個好明顯有ADHD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既細佬,因為個小朋友永遠坐唔定。呢個家長真係好怪獸,個小朋友經常坐唔定,第一次就鬧,第二次拉,第三次就兜巴星埋去(好大力果隻),嚇到我同其他教職員呆左。

我:「家長,唔洗咁激動,冷靜啲先。」
家長:「唔打佢唔聽話架。」

我:「吓,我相信教育心理學家應該講過唔好打佢…..」
家長:「咩心理學家?佢小學啲老師係咁,你又係咁,成日話我個仔有問題。」

我:「我唔係專家…..請問以前小學有無老師建議過小朋友去做評估?」
(我唔係專家,但根據我經驗果個小朋友99%有ADHD)
家長:「有,不過一定唔會比佢做囉,CHECK到有嘢開FILE政府會留底,以後佢考唔到公務員點算丫?」

=====

其實ADHD並不罕見,但經常被誤解和不當處理,小朋友越早得到診斷治理,絕大部份都能夠改善到佢嘅行為。

我有個中學同學,讀高中嘅時候都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問題,讀書嘅時候經常集中唔到,朝早起身好似唔知做緊咩咁喺屋企游黎游去…試過好多次同屋企人講想尋求專業協助,點知屋企人接受唔到叫佢唔好搞咁多野…

呢位同學終於等到18歲先自己去睇醫生,發現自己有ADHD而且醫生都建議佢要食藥,食藥後讀書時真係專注左好多,起碼控制到自己。到頭來怨屋企人令佢痛苦左咁多年,之後仲話唔會原諒佢地……

網民反應:

下頁:精神科專科醫生講解 ADHD

男多過度活躍 女多專注不足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HD )是一種神經出現生理異常情況,根據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的資料顯示,估計約有超過40,000名本港兒童及青少年是 ADHD患者,但確診人數遠低於此。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指出,香港學生的發病率有5%,男生多女生三倍,即是每一百個學生,就有五名是 ADHD 患者。「有三分之一患者只有專注力不足問題,多數是女性,而其餘三分二同時具備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徵狀。現時醫學研究發現有70%受遺傳因素影響,加上兒童一般至十二、十三歲,腦部才完全發展成熟,之前ADHD 徵狀尤其明顯,有一半患者長大後已沒有相關徵狀。」

出現學習障礙 行為失控
ADHD 是小朋友常見的行為及情緒問題,要分辨小朋友只是頑皮好動抑或是有ADHD,丁錫全醫生指出可留意他們有否類似的病徵:「一般小朋友入讀小學,開始面對有規律學習,容易察覺有否相關徵狀,可能小朋友平日醒目,溫書明明識,一到考試就不記得內容,又或初期可應付功課,但愈做愈亂,出現學習障礙;行為衝動,在商場周圍走、不愛守規矩等等,在課室甚至離座騷擾同學。」

過動兒 多數留級
丁醫生表示現時全港資助小學中,每個小一生在上學期都會進行評估,老師將懷疑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轉介予教育局,由專家作進一步評估。「有兩種治療方法,第一是配合學習模式以修正行為,例如老師將學生座位調前以加強注意力、延長考試時間、分配合適的課堂作業等等;第二是服用刺激中樞神經藥物,以提升專注力,愈早治療愈見成效。」由於受到病患影響,面對常規課程,過動兒一般都會有學習問題,早前瑪麗醫院更有研究指出四分一本港 ADHD 患者曾留級。丁醫生提醒家長不宜逼迫孩子,接納他們此特質,同時多主動與校方聯絡,如發現孩子人際關係出問題、受同學排斥或相反欺凌同學,須盡早介入及處理問題。

丁錫全
精神科專科醫生

下頁:ADHD 初步評估表及應對法

日常生活應對法
•每工作半小時,休息一會兒
•清晰制訂合情合理的時間表
• 不宜用玩電話、打機作獎賞,因官感刺激過多
• 培養進行戶外活動習慣,例如踢足球、打羽毛球
• 不過分催谷課業及成績,找出興趣事

不少有ADHD病徵的孩子都被誤會為頑皮、懶散,若果不及時醫治,不單影響學業,也影響孩子的社交發展和自信。因此,如果懷疑孩子受ADHD影響,便應及早尋求專業診斷,一般而言,透過行為訓練及藥物治療,病情都能得到明顯改善。

除了訓練及藥物治療外,對於ADHD的孩子來說,家長的支持及教導相當重要,而恰當的管教方式更可幫助患者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其中「Time-in」和「Time-out 」為值得參考的管教方法,均在西方非常盛行。

•「Time-out」
實行原則是當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卻屢勸不改,家長便須立即帶孩子到較安靜的角落,給予他們獨處的空間,減少分心的機會,並以溫和的態度要求他們冷靜和反省。獨處的時間則按年齡計算,即一歲一分鐘、兩歲兩分鐘,如此類推。反省過後,孩子向家長道歉,兩方擁抱,事情便告一段落。

•「Time-in」
主要應對較衝動的 ADHD 孩子,當他們出現不當行為,而未能獨自冷靜反省時,家長便需主動介入,陪伴在他們身邊,待他們的情緒平復下來,然後再協助孩子找出恰當的做法。

總結而言,「Time-out」可提供一個令雙方冷靜下來的機會,並訓練患者冷靜和自我反省, 而「Time-in」則是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給予情感上的支持,讓患者感受到安全和被愛。適當交替運用「Time-out」和「Time-in」能幫助患有 ADHD 孩子掌握情緒。各位育有ADHD 孩子的家長可以參考並嘗試使用這兩種管教方法,如有任何疑問,可以多請教相關的專業人士。

傅子健
現為精神科專科醫生,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同時獲得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家庭醫學院家庭醫學文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