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為易敏寶寶建立第一道免疫防線 醫生解構寶寶過敏成因與適當營養對策

育兒
「寶寶喝完奶後時常腹脹、便秘或吐奶,難道是對牛奶蛋白過敏?」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初期都曾為此困擾。面對寶寶的肚肚「小敏感」,爸媽們往往不懂處理,而面對寶寶的敏感反應,家長常陷入兩難:「是不是換奶粉就好?」、「部分水解配方是怎麼幫助降低過敏風險?」、「為什麼需同步針對性地補充特定益生菌及益生元?」

事實上,這些「肚肚敏感」症狀,背後可能隱藏著免疫系統與消化系統發展的關鍵課題,若處理不當,不僅影響寶寶的營養吸收,更可能增加長期過敏風險。今次便特別邀請兒科專科醫生何蓉蓉,解答父母最常對寶寶出現牛奶過敏的疑問,以及解釋什麼是「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怎麼選擇、以及如何安全地從其他配方過渡,幫助各位爸媽在育兒路上做出更安心的選擇。

過敏 兒科專科何蓉蓉醫生
兒科專科何蓉蓉醫生

為什麼寶寶容易出現牛奶蛋白過敏?

免疫系統尚未成熟

寶寶出生後,免疫系統仍在學習分辨「敵人」與「朋友」。當接觸到牛奶蛋白時,有些寶寶的身體可能會誤認這些原本無害的物質是有害的入侵者,進而啟動免疫反應,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引發皮膚紅疹、腸胃不適、甚至呼吸道症狀等過敏表現。

腸道屏障功能未發展完全

寶寶的腸道黏膜尚未完全成熟,牛奶的大分子蛋白較容易穿透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循環,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誤判」為威脅。

牛奶中的 β-乳球蛋白是常見過敏原

牛奶蛋白中有多種可能引發過敏的成分,其中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是最常見的致敏蛋白之一。這種關鍵致敏蛋白在母乳中不存在,因此寶寶初次接觸時更容易產生過敏反應。

在不同年齡階段中,寶寶的年紀愈小,誘發過敏的風險就相對愈高。對於免疫系統仍在發展中的寶寶來說,適當的營養選擇與免疫訓練非常重要。

(圖片來源:)

何蓉蓉醫生表示,最理想的是母乳餵哺,因為母乳最不易引發過敏反應。建議媽媽至少以母乳餵哺寶寶至一歲。若因各種原因不能餵哺母乳或者母乳不足時,部分水解蛋白配方被視為一種溫和的選擇,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對牛奶蛋白的耐受性,長遠減少寶寶過敏機會。

什麼是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對寶寶有什麼好處?

部分水解蛋白配方(Partially Hydrolyzed Formula)背後的技術是將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進行「預消化」處理切成小分子蛋白質。這樣的蛋白分解可以:

  1. 降低大分子蛋白對寶寶腸胃的刺激
  2. 幫助寶寶腸胃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3. 在不完全隔絕牛奶蛋白的情況下,溫和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建立「耐受性」

何蓉蓉醫生指,這類配方特別適合有家族過敏史、或出現輕微腸胃或皮膚敏感症狀的寶寶。而目前市場上已有技術可以做到100%分解牛奶中的關鍵致敏蛋白:β-乳球蛋白,同時不會破壞牛奶蛋白的營養。所以這款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不但有效降低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亦適合長期食用。

0

何蓉蓉醫生進一步建議,對於非純母乳餵養、高過敏風險的寶寶,揀選部分水解配方時可選擇針對性地添加了源自健康寶寶腸道的益生菌(如短雙歧根菌BBM-16V)及益生元(如GOS 和 FOS)。臨床研究表明有助為小敏感寶寶築起免疫第一道防線,提升腸道好菌數量,降低壞菌數目,從而減低寶寶過敏可能。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部分水解配方僅能降低牛奶蛋白誘發寶寶過敏的機會,並不是讓寶寶喝部分水解配方就可以避免過敏。如果寶寶臨床上確診了過敏,就需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在專業指導下使用深度水解或其他特別配方作治療。

如何從深度水解配方轉換至部分水解配方?

若寶寶原本因中重度牛奶蛋白過敏而使用深度水解配方(Extensively Hydrolyzed Formula),在過敏症狀改善和免疫消化系統逐漸發展成熟後,可在醫生評估下考慮循序漸進地轉換至部分水解配方。至於實際為寶寶成功過渡到部分水解配方的時間及方法因不同個案而異,所以建議與醫生作進一步諮詢。

在過渡期間,媽媽應密切觀察實質的身體反應,例如注意寶寶是否出現腹脹、便秘、紅疹等不適。亦應該避免混合品牌餵養,因為不同品牌配方成分不同,混合使用可能增加腸胃負擔。

為什麼不建議直接轉換至一般牛奶蛋白配方?

寶寶腸胃需逐漸適應更大分子蛋白的消化,所以直接轉換至一般牛奶蛋白配方可能會引發腸道刺激,造成反復過敏的可能。

育兒的每一個選擇都充滿挑戰,尤其面對實質的餵哺選擇,家長父母更需要科學與信心並行。對於非純母乳餵養、高過敏風險的寶寶,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不只是「換奶」這麼簡單。
父母可以考慮能夠 100% 分解關鍵致敏蛋白,同時針對性補充源自健康寶寶腸道的益生菌,配合益生元雙管齊下幫助寶寶打好免疫基礎,降低日後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

(Presented by Danone)

圖片來源:Danone, 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