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抑鬱

7個本港小學生中 1個有抑鬱徵狀

育兒

廣告

全港小學生情緒健康叫人擔憂,抑鬱症在港有年輕化趨勢,據醫管局資料,15/16 年度確診兒童及青少年患抑鬱症個案有447 宗;整體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求診人數亦有28800 多宗,五年急增逾五成。有機構進行調查,發現每七個小學生有一個出現抑鬱徵狀,家長們要加多注意孩子的身心!

 

撰文︰Esther
圖片︰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提供、Thinkstock

香港小學生抑鬱狀況調查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樂天Buddies」兒童情緒健康計劃,本年初以抑鬱為主題,進行「香港小學生抑鬱狀況調查」。於今年1至3月期間進行,由14間小學年齡介乎9至13歲之小三至小六學生填問卷,共1301份有效問卷。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樂天Buddies」兒童情緒健康計劃,本年初以抑鬱為主題,進行「香港小學生抑鬱狀況調查」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樂天Buddies」兒童情緒健康計劃,本年初進行「香港小學生抑鬱狀況調查」。

結果顯示,13.2%受訪學童受抑鬱情緒困擾,即每七個小學生有一個出現抑鬱徵狀,當中更有9.7%呈嚴重抑鬱徵狀,若以本學年小學生總人數349,008 作推算,即全港有超過33,000 名小學生的抑鬱傾向已達臨床水平。最多受訪學生表示常常覺得疲倦(13.5%),其次是自覺沒有用(11.2%)。

 

不少學生表示常覺得疲倦,自覺沒有用。
不少學生表示常覺得疲倦,自覺沒有用。

原因1︰學業成元兇

逾兩成(21.7%)受訪學童經常感壓力, 使他們感壓力的首三大情況亦全都涉及學業,首位是「功課太多」(24.8%),其次是「升中選擇及適應」(20.5%)及「學業成績未如理想」(20.2%)。

學童經常感學業壓力。
學童經常感學業壓力。

原因2︰心理彈性弱

「心理彈性」指的是人們面對壓力及接納情緒的能力。心理彈性越弱,抑鬱程度越嚴重。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解釋,心理彈性弱的孩子會容易「鑽牛角尖」,無法接納自己的身心情緒所帶來的不快,竭力迴避或壓抑這些經驗,可惜越急於擺脫負面情緒反而出現越頻繁,進一步影響身體、情緒和行動,嚴重可引致抑鬱徵狀,甚或自殺。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

原因3︰少家庭活動

分析發現家庭溝通質素越低,受訪學生的抑鬱徵狀越顯著。近四成學生認為很少家庭活動,逾三成學生常與家人吵架,逾兩成學生認為父母未能分擔其心事。

父母常吵架亦會影響孩子。
父母常吵架亦會影響孩子。

原因4︰朋輩排擠

受訪學生最常遇到的朋輩排擠情況為「被人取花名」(11.3%),其次分別是「分組時,沒有人會主動邀請我入組」(6.5%)及「曾被朋友嘲笑和戲弄」(5.6%)。是次數據明顯反映受朋輩排擠的情況越多,學生的抑鬱徵狀越顯著。

受朋輩排擠的情況越多,學生的抑鬱徵狀越顯著。
受朋輩排擠的情況越多,學生的抑鬱徵狀越顯著。

及早留意兒童的抑鬱徵狀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表示孩子的「心病」是有跡可尋的,家長及教師宜用心覺察孩子的行為問題背後的情緒困擾和需要,而非指責或急於糾正行為。

以下是較常出現於兒童的抑鬱徵狀︰

身體方面

睡眠失調,如發噩夢、失眠、睡眠過多等
常投訴身體不適,如頭痛、腹痛、腹瀉等
經常疲倦
難以集中精神

睡眠失調,如發噩夢有機會是身體心理響警號。
睡眠失調,如發噩夢有機會是身體心理響警號。

行為方面

學業表現變差,如成績倒退、欠交功課等
抗拒上學
品行問題,如不守紀律、執拗、搗亂、打架等
抗拒以往感興趣的活動
沉默寡言、社交退縮

沉默寡言
沉默寡言是抑鬱徵兆之一。

思想方面

常批評或討厭自己
對別人的批評或拒絕非常敏感
對前景流露絕望感,預料自己的將來註定失敗,又或會持續面對困難

對別人的批評或拒絕非常敏感
對別人的批評或拒絕非常敏感。

情緒方面

情緒低落、易哭
脾氣暴躁
不合乎常理的內疚感
容易受驚緊張
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有機會是抑鬱所致。
分離焦慮有機會是抑鬱所致。

父母9大應對 防孩子有抑鬱

是次調查提出多方建議予家,以防影響孩子情緒而易出現抑鬱。父母宜注意急燥衝動的習慣,培養耐性,並可以在以下方面留意。
1.培養心智解讀力: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細心覺察孩子的情緒、想法、喜好及意向。

2.接納情緒:不急於安慰和控制情緒,陪伴孩子面對和經歷情緒。

3.鼓勵孩子留心自己及客觀的想法:例如:「你好似諗緊……?呢個諗法可能會令你……?」,並引導孩子檢視現實情況,例如:「現實係發生咩事?」

4.陪伴孩子,一起玩:給予孩子空間和時間自由玩,父母全心投入陪玩,讓孩子主導,有助消化情緒和建立安全的親子關係。

5. 關注孩子本身,不只是成績:幫助孩子建立一生受用的特質如自理能力、自信、同情心、與人合作、創意、毅力等。

教導子女處理被欺凌
教導子女處理被欺凌,並接納自己有不開心的負面心情,學習從中釋懷。

6. 助子女擴展學校以外的朋友圈
因應子女的興趣參加興趣班,參加者與子女年齡相若及有社交聯誼。

7. 鼓勵子女參加社交聚會或主動籌備社交聚會。

8. 教導子女回應被拒絕/取笑的情況
引導子女思考對方取笑自己的原因,例如是想你傷心、憤怒或對方想表現自己,並讓子女明白只需以「不在乎」的態度/動作/眼神作簡單回應。

9. 教導子女處理被欺凌
若遇上欺凌者,孩子可以避免與對方接觸或開玩笑,保護自己,如遇到危險要找師長協助。網上欺凌方面,家長引導子女安全使用社交媒體及留意所結交的朋友; 如遇網上社交欺凌,情況嚴重則應通知父母、學校及網主(Webmaster)。

抑鬱症的主要病徵

1. 時常情緒低落、易發脾氣
2. 對事物和活動失去興趣 (如玩遊戲機)
3. 食慾或體重有顯著的增加或減少
4. 失眠、早醒或渴睡
5. 行動遲緩或退縮
6. 容易疲倦或無精打采
7. 專注力下降
8. 過份內疚自責、覺得無人喜歡自己
9. 反覆有自殺念頭,如寫遺書或把心愛物件送給別人

五項或以上的症狀(必須包括1或2)持續兩星期或以上,而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業或社交則可確診

小朋友覺得任何有人,包括父母都不喜歡自己。
小朋友覺得任何有人,包括父母都不喜歡自己。

《親親孩子心靈》兒童情緒教育展覽

由「樂天Buddies」兒童情緒健康計劃籌劃及主辦,展覽適合親子參觀,其中大部分展品特別為6至12歲的小學生設計。透過遊戲及漫畫,學習親親孩子的心靈。

《親親孩子心靈》兒童情緒教育展覽
《親親孩子心靈》兒童情緒教育展覽

日期:2017年11月20-26日
時間:11:00-20:00
會場:銅鑼灣時代廣場地面有蓋廣場
入場費︰免費
詳情:www.facebook.com/bokss.buddies

會場主要分為三個學習遊戲區及三個相應的漫畫區,讓小朋友一嘗靜觀當下,學習遠觀煩憂
會場主要分為三個學習遊戲區及三個相應的漫畫區,讓小朋友一嘗靜觀當下,學習遠觀煩憂。
展覽亦包括一系列週末工作坊:小風車製作組、漫畫教室及親子身體創作坊,讓小朋友深入淺出地認識情緒管理。
展覽亦包括一系列週末工作坊:小風車製作組、漫畫教室及親子身體創作坊,讓小朋友深入淺出地認識情緒管理。
小朋友將免費獲贈一本導賞小冊,寫寫畫畫所學所想。
小朋友將免費獲贈一本導賞小冊,寫寫畫畫所學所想。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