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監媽媽

校監媽媽|新地第三代郭曉芝寧做「最蠢商業決定」 分析育兒3要素

育兒

廣告

校監媽媽|新地郭氏家族的第三代郭曉芝(Kimberly,簡稱Kim),自言從小夢想着做一個教育工作者。長大後,她實踐和開辦了屬於自己的教育機構,但同時成為了媽媽,有一次眼見兒子在學校做了一件事,令她寧願冒着夢碎的風險,都要將他轉到其他學校學習。站在商業的角度,她直言:「做最蠢的商業決定。」然而,她認為作為媽媽需有3項要素,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圖中小朋友是學校學生。(圖片來源:SundayKiss編輯部)
圖中小朋友是奧恩國際幼兒園暨幼稚園學生。(圖片來源:SundayKiss編輯部)

局內人VS旁觀者

Kim創辦奧恩國際幼兒園暨幼稚園,作為校監媽媽分析教育工作者和媽媽角色上的異同,其中教育工作者和媽媽追求同一目標,她指:「給予孩子最好。」但一位教育者需要一顆思考更多的腦袋,因注重孩子的發展範圍和汲取知識;一位媽媽則是一顆為兒為女的心,要更加注重用心去理解孩子,並尋找不同的方法去鼓勵他們成長。然而,教育者作為第三者,更容易客觀地看待孩子的需求和環境,而媽媽則往往因為自己身處其中,難以客觀地評估。

0
(圖片來源:SundayKiss編輯部)

與「神隊友」互相支持與自省

Kim與丈夫每晚都會傾訴當日兒子發生的事,而兩人同屬虔誠基督徒,他會提醒她生兒育女的原因,是讓子女認識主,培養子女的品格。她慶幸有丈夫這位理念一致的隊友,在她迷失於老師與媽媽的角色時,重返正軌。舉例,小朋友在某個年紀的小手肌進展和認識的單字量,站在老師的角度是量化和劃一,但媽媽則要平衡小朋友的性格等各方面,來理解進度未必一致。丈夫的提醒,她便走出催促子女達到指定學習進度的迷思。

教子女需以身作則 傳承父親育兒理念

想子女好,問:「Can you be kind?」但她認為,問出這句說話前,要反問自己,能否作為子女榜樣教導好的定義。好像她爸爸很注重子女的德育,她童年放假都會隨爸爸作慈善的活動,目的是幫助他人,她亦如此教導子女。而她爸爸育有4子女,每年4大節日都有不同子女相伴,啟發她想生4名子女,以後每個節日都不乏子女膝下承歡。

育兒需志同道合媽媽

提及兒子轉離自己所辦學校,入讀自己幼時畢業的學校,她笑言:「(這決定)在追夢和辦學上是失敗,但朋友問我兒子或夢想更重要。」起因則是她目睹兒子放學時,讓學校的職員替他將書包送上車,這件事令她反思到兒子太聰明,若讓他留在自己的學校,在她看不見的地方或與老師跟進學習進度,亦有難度。與媽媽朋友討論後,她下定決心先做好媽媽,作出一個「最蠢的商業決定」。

兒子與女兒小故事

Kim先後生下一子一女,笑言兩個小朋友的性格完全不同,女兒是更甜蜜的一個小朋友。例如他們分別睡醒後的反應,兒子會走入房內呼喚她起床,女兒則走入房內用臉貼臉的方法來喚醒她。而兒子是聰明又負責任的為食小朋友,有次煮食班製作Pizza,他在過程中幾乎吃光所有配料,回家只剩下一個餅底,原本她想借機教導他,但他先主動吃了餅底,事件輕輕完結。

撰文:Bubble圖片來源:Sunday Kiss編輯部、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