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臂楊小芳 足以自力更生

育兒

廣告


參加游泳、跑步奪得無數獎項,曾舉行畫展,大家看到以上履歷表,可能覺得屬小兒科,因為現在有許多孩子總是三頭六臂,各式獎項多得擲死人。不過,這個履歷表的主人卻是「無臂」的楊小芳,這一切得來絕不容易。現年25歲的她自小失去雙臂,憑着雙腳加上不輸人的毅力,成為運動員及畫家,更優秀的是她從不自怨自艾,輕鬆笑着說:「有手冇手都唔緊要,最重要係仲有條命!」

Profile︰楊小芳是港人內地所生的孩子,9歲因一次觸電意外而截斷雙臂,2003年來港定居,曾獲選為「十大感動香港人物」、「再生勇士」、「香港精神大使」,現時是殘疾運動員及展能藝術家,就讀香港藝術學院。

「我條命得來不易」
眼前的楊小芳一頭短髮,戴着黑框眼鏡,穿了幾個耳洞,揹着布背包,一身白tee短褲拖鞋,戴上腳鏈,打扮隨意率性,與一般時下的年青人沒兩樣。可是,再看,小芳的行為格外不同,她脫下鞋子,坐在枱上,左腳揭書,右腳執筆寫起字;到café用餐,脫掉鞋襪,抬起右腳,腳趾夾着叉子,吃起薯條及魚柳,喝飲品時,抬起下巴,叼起杯邊,令杯子靠近自己,用飲管飲用。楊小芳用行動告訴大家,沒有雙臂不是甚麼也不能做!

跟楊小芳談天, 不難發現她擁有積極樂天的個性。「我樂觀,我想有70%是遺傳自媽咪,30%是受本身的成長環境影響。」先不管先天因素,許多人或會想後天環境怎會令小芳變得積極?經歷意外失去雙臂,意志不消沉才怪呢?楊小芬娓娓道來她的童年:「我在中國廣東省惠陽區一戶農家出生,是比較偏遠的鄉下,細個屋企環境差,生活刻苦,但識得苦中作樂,很開心。我有一個妹妹一個細佬,自己最大,睇住大人點做,我就學照顧細佬妹。我跟香港小朋友的成長環境好唔同,當時何來有玩具?玩具咪就係細佬妹。一直努力生活,知道凡事得來不易,包括我條命,從小識得珍惜,自然就影響性格,當遇到困難,我會跟自己說:『點解睇死我咩都做唔到?』我咪去做,一樣一樣克服。」小芳回想小時候至今的經歷,可說是苦盡甘來。

不祥人被擲石頭
過窮生活不是最苦,最苦是出事後,鄰居家人的冷眼。未出意外前,小芳已學曉劏雞殺鴨,到街市幫媽媽工作,有時跟弟妹穿膠花或檢爛銅爛鐵賺點零用。

在9歲小四暑假時,有日她跟弟弟在屋頂玩耍,無意伸手觸摸旁邊的電纜,觸電暈倒過去,住了兩個多月醫院,期間,經歷了十多次截肢手術,因為皮膚及肌肉嚴重潰爛,需不斷切除傷口的壞組織,最後更要切除了一對手,變成無臂女孩。當時小妮子已懂得察看世事,悟出道理,雖然她的身體承受了不少痛楚,但至少心臟仍在跳動。「有天,有位媽媽抱着在池塘遇溺死去的兒子,跪地痛哭要求醫生救回他。當時我在想,如果我死去,媽媽一定很傷心。相比起其他病人,我的情況不是最壞,至少還有對健全的腳。」年紀還小的小芳,沒有擔心失去雙臂的生活要怎樣過,只單純地想要活下去。

回到村子,楊小芳成為失學兒童,曾到醫院探訪她的校長,見她沒有整雙手臂,忘記之前信誓旦旦讓她繼續學業的承諾。而村民視她為怪物,紛紛遠離她們一家,村童更欺凌小芳。「鄉下很細, 傷殘人士沒有福利,根本沒有『傷殘人士』的概念,在村中,我只會被視為『怪物』、『不祥人』。很多小朋友都怕我,有些村童會笑我是『冇手妹』,想用說話激嬲我,佢哋見我冇反應,就用石頭丟我。」小芳心裏確很難過,但現時回想,她沒有怪責村民,知道鄉下知識水平低,若果換轉自己是當時的村民,也會對傷殘人士感好奇。

別人的眼光,她可以不理會,但家人的反應及承受的冷言冷語,卻令小芳感到最痛心。「出事初期,細佬妹探望我,但我當時還有手的。後來,他們送到親戚家方便上學, 就長時間再沒有跟我見面。比我少4歲的細佬還好,可能他見着我出事,可以接受我沒有雙臂,但比我少1歲的妹妹就難以接受,她很怕我,怕我的傷痕、怕別人知道她有一個無雙臂的家姐。慢慢,她接受跟我外出,但我們也要相隔一段距離。過年過節,親友不喜歡我跟媽媽上他們家拜年,總覺得我會帶給他們不幸。我知道我要適應外,我的家人都要適應。」

來香港過新生活
出事後的四年,小芳回想時間過得很快,可能沒有太多值得留戀的事。「當時仲細,只諗冇手咪冇手,冇想過將來。不過,父母總會幫我諗,我一出事後,就開始申請單程證來香港。」在鄉下,小芳停學約四年,在家中偷偷用「腳」幫忙做家務,因為從小她就習慣獨立,不習慣被保護,便自學用腳洗衣服、擦地板,有時拿起筆塗鴉,後來她、其家人及村民也適應了,小芳可自在地外出走走,可是,長遠來說,待在鄉下不是出路。她直言:「我只能一直賴在家中被人照顧,被人睇死是個廢人。」

2003年,楊小芳終於獲批來香港,過關時已叫她安心,海關派了很多單張予她,包括學校資料。途人異常的目光是有的,但非不友善,甚至有公公婆婆走來對她說:「你好叻!」、「加油啊!」隨後獲特殊學校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錄取,展開了新生活。「以前,親戚朋友總係睇死我要一世被人照顧,我心想:『我都未做,就睇死我?』來到香港,根本不用適應期,香港是我的起點,改變很大,我不用擔心目光,安心很多,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楊小芳來香港可以做回樂天派,她笑言自己人緣太好,在香港遇到很多好人,遇見很多啟蒙老師,讓她更肯定自己。

運動及藝術潛能
香港校內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老師見楊小芳雙腳「得閒」,就訓練她跑步,跑着跑着,更跑起10公里比賽,之後由於膝蓋勞損,又嘗試游泳並參加比賽,而近月她開始踏單車,參加三項鐵人比賽,今年12月,她更準備挑戰台灣高海拔單車之旅。現時是殘疾運動員、曾多次參加香港傷殘人士運動會的小芳說:「我從來沒有想過在運動方面闖出一條路,一直都是從健康及興趣角度出發,亦沒有想過比賽,只是教練鼓勵。好似2007年學習游泳是我極大的挑戰,因為我小時候曾經遇溺,一直很怕水,但當時跑步令我的膝蓋負荷很大,需要水療治療,那即是游水。可能我的性格是不輕易認輸,別人睇死我唔得,我就更加想試,最後成功學會游水。」問小芳游甚麼泳式,她說四式皆懂。

運動以外,楊小芳更喜歡設計和藝術。去年公布了DSE成績後,雖然分數未能足夠入讀大學,但小芳志不在學士學位,希望從個人興趣方面入讀設計或藝術課程。為了生活更便利,小芳跟職業治療師設計了很多工具,例如可放在膊頭的八達通小袋、附有吸盤方便上廁所的小架子等,現時她可以利用小工具,自行更衣、乘車,出入不用人相伴。另一方面,她在2006年認識了香港名家藝術中心前任院長陳慧老師,自此跟她學習水墨畫,更曾舉行畫展。「當時設計課程、藝術課程同時收了我,我之前想過當設計師,為殘疾人士設計工具,去到揀科時,我認定了自己最喜歡藝術,最後選讀香港藝術學院的藝術高級文憑課程。」採訪當天,即席要求小芳示範繪畫,她坐上茶几,右腳夾着墨水筆,專注地低頭繪畫,不消數分鐘,已完成畫作,有位餐廳食客更不禁拍拍小芳膊頭,給她豎起大拇指。楊小芳不怕別人評頭品足,因為年紀輕輕的小姑娘經歷過死裏逃生,甚麼也不怕!如她所言:「冇手咪用腳代替」,她用腳畫畫、用腳影相、用腳拿筷子、用腳踏出她豐盛的人生路。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黃大立(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場地提供:伙食工業Foo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