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

父母分手 也是孩子永遠的爸媽 給離婚父母5個小貼士

育兒

廣告

上星期,一位就讀幼稚園的小男孩面帶憂愁地對筆者說:「我爸媽不結婚了!」翌日,另一位女孩子又突然對筆者說:「爸爸唔錫媽媽,我現在同媽媽婆婆一齊住。」從兩位小孩的說話,相信大家都猜測到小孩並非與父母二人同住,父母亦甚至離異

撰文:註冊社工羅姑娘 |圖片:新傳媒資料庫|編輯:YIU

父母分手 也是孩子永遠的爸媽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署資料顯示,2016年香港的結婚數目共有50,008宗,同年離婚個案有17,196宗,離婚率高達34.3%,即每十對夫婦中,就有3.4對離婚離婚率與過去五年相若。雖然本港離婚率沒有繼續惡化,但百分之三十四點三的離婚率並不算理想。離婚不單牽涉三個家庭,更有機會對離異家庭的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

給離異父母5個小貼士

 

給離異父母小貼士

1. 管理自己的情緒

為人父母者由一初的夫妻關係演變成分手、分居、離婚;兩人甚至成為寃家、仇人,相信父母也帶著複雜的情緒去面對轉變。因此,父母要先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平靜,再把決定告訴孩子,避免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影響孩子,甚至傷害孩子。

給離異父母5個小貼士

2. 不輕看孩子的觀察力

許多父母以為孩子年紀小,不懂離婚、分居等詞彙,因此干脆不跟孩子解釋,期望待他們年紀稍長後,他們自然明白。然而事實上,父母不應輕看孩子的觀察力。即使幾歲的幼童也會透過觀察他人的身體語言,如動作、聲線、面部表情等幫助自己理解事情。因此,筆者建議父母宜以簡單淺白的說話告訴孩子:父母不能再一起生活,而要分開居住。

給離異父母5個小貼士

3. 錯不在小孩,依然深愛小孩

有些小孩以為父母離異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自己犯錯,把責任歸咎於自己。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父母離異乃因二人感情有變化,錯不在小孩;更要讓孩子明白雖然父母不能再一起生活,但父母依然深愛他們。

給離異父母5個小貼士

4. 共同撫養子女

根據現行法例,父母皆可共同撫養子女,即不論法庭把子女判給那一方,對方也有權定期探視子女。父母宜根據共識,履行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同時切忌把二人的仇恨、憤怒之情緒投射到無辜孩子身上,令孩子不自覺成為磨心,傷上加傷,陷入「左右做人難」的局面。

給離異父母5個小貼士

5. 內向、不太表達的孩子

父母也要多加留意孩子的情緒,尤其是性格內向、不太表達的孩子。這些孩子容易把父母離異的不快事藏在心底,在沒有任何正確的引導下,他們認為自己成了被遺棄的孤兒。這嚴重影響孩子身心靈。筆者曾接獲一宗成人個案,求助者年幼時父母突然離異,父親為口奔馳,難以給予情緒支援;加上母親不定期的探訪,孩子長期在不穩定的環境長大,難以建立安全感和信任的關係,導致長大後難以進入親密關係。因此,筆者建議父母宜與孩子有定期、密切的接觸機會;及為孩子建立一個穩定及具支持的成長環境。

離婚父母感情不再,但對孩子的愛猶在。只要對孩子的關心不變,孩子仍能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羅姑娘
羅姑娘

 

註冊社工、社會工作碩士、一年制情緒取導向治療課程
羅姑娘現職於仁濟學前機構社會工作服務隊,於社福界服務十多年,曾任職兒童及青少年工作, 為遭受虐待及創傷的婦女提供危機介入及個別輔導等。服務對象包括幼稚園、中小學及其家長、婦女、精神病患者等,並透過個案輔導、小組工作、工作坊及講座等作為媒介,促使他們處理問題、提升自我、發揮潛能、走出創傷暗霾,邁向康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