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新棉花糖心理學 激發3招教孩子自律 由觀察開始

育兒

廣告

棉花糖心理學|孩子的自律行為對成長好重要。當小朋友學會自律,就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算遇到不喜歡的事都能時刻保持低調,同時保持專注。因此在學習、工作上都有更高更大的成效。即睇「棉花糖心理學」的研究看自律的重要性,從而以3個方法,一步步教孩子自律。

棉花糖心理學看自律的重要性

棉花糖定律最早出現於60年代,由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進行的研究。實驗讓一個小孩坐在房間裏,研究員把棉花糖放在他面前,並告訴孩子他需要留在房間10到15分鐘。如果10到15分鐘後他未有進食棉花糖,表示他會獲得第二顆棉花糖作獎勵。但他在研究員回來之前,吃了棉花糖,小朋友將不會得到多,顆棉花糖的奬勵。結果在600名兒童中,只有約三分一的小朋友能獲得第二次獎勵。

 自律 棉花糖定律最早出現於60年代,由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進行的研究,透過孩子能否等待吃棉花糖的時間,看孩子的自律能力。
棉花糖定律最早出現於60年代,由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進行的研究,透過孩子能否等待吃棉花糖的時間,看孩子的自律能力。(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同一個研究方式其後有所改變,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博士和Martin Seligman博士以美國八年級學生為對像,測試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的任務是,孩子可選擇即時領取1美元或等待一周領取2美元。結果發現自律較高的學生成績也較好、入學率也較高。

 自律 當中只有三分一小孩能等待奬勵時間。
當中只有三分一小孩能等待奬勵時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自律 棉花糖定律及後形式上出現演變,研究改以美元作媒界。而研究結果更顯示出能夠等待奬勵的孩子,他們成就較佳。
棉花糖定律及後形式上出現演變,研究改以美元作媒界。而研究結果更顯示出能夠等待奬勵的孩子,他們成就較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招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提升自律方法1.教孩子自律的可貴和優點

要孩子學習自律,先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自律。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只需小朋友稍稍付出,就能達到成功感。例如,孩子堅持完成拼圖,孩子專心完成一份功課等都是自律所帶來的結果當孩子讓自己完成一件任務,心底裏是充滿成就感和滿足感,所以父母能做的是灌輸孩子正向觀念,自律就能慢慢滲透到孩子身上。

 自律 父母可讓孩子完成一些任務,從中明白自律能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
父母可讓孩子完成一些任務,從中明白自律能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提升自律方法2.父母應信任孩子

當大人希望孩子能完成一件事,先要讓孩子有信心,所以父母的信任是很重要的。家長可參考德式教育,適時給孩子獨立空間,信任孩子,讓他們有獨立的思維。所以,德國的孩子多以自我獨立發展為成長目標,自律早已在生活中鍛練。追溯棉花糖研究,發現在實驗中,讓孩子對研究人員建立信任,孩子可以等待較長時間才吃棉花糖。反之,他會更快吃掉棉花糖。很多家長會利用轉移注意力來幫孩子進行自律行為,但前提是要顧及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覺得父母是刁難他們,是懲罰他們,孩子不信任父母是難以學習自律。於是父母需給予孩子自任,不要過分管制,讓他們願意自己學習自律,才有助於孩子自律。

 自律 於是父母需給予孩子自任,不要過分管制,讓他們願意自己學習自律,才有助於孩子自律。
於是父母需給予孩子自任,不要過分管制,讓他們願意自己學習自律,才有助於孩子自律。(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提升自律方法3.身教是自律的教材

身教在教養路上,從來都是重要的一環。小孩初來世上,就像白紙並未有任何色彩,於是透過家長教育來一點點灌輸做人的道理和技能。而父母就是最常見,最親密的映照。所以父母能做好自律,孩子就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自律。因為孩子善長觀察、模仿成人的言行,從而行事。同時,家長要適度糾正孩子的過失,讓他們明白不足,慢慢引導他們作出自我控制,從而改過。

 自律 身教是學習自律的重要一環。
身教是學習自律的重要一環。(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sage journals

撰文:sage journals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