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機

仔女喪打機 拆解遊戲背後大陰謀

育兒

廣告

平時都不見孩子如此有恆心,惟獨打機最有Heart!日日打、時時打,比做功課、讀書來得更投入。打機這個習慣看來成了親子的難處,小朋友想如何打機打得出色,如何成打機的Number1;父母想如何讓小朋友放低手機,如何努力讀書。今回升學中心創辦人KiKi便為大家拆解打機陰謀,先要理解才能為子女有良好的打機習慣。

撰文:黃琦琦(KiKi)|圖片:作者提供、Shutterstock|編輯:Ruby

上年因為疫情很多學生都不能回美國上學。一天,我接到一位家長電話:「Kiki,我實在頂唔順,阿仔日日喺屋企打機,有時打到喺同學屋企過夜。我都唔想鬧佢搞到關係唔好,但我真係頂佢唔順,你有冇辦法早啲俾佢過美國呀?」難道這位家長真的不願意見到自己的兒子?顯然不是。其實這句話背後是在問:「怎樣才能夠阻止阿仔打機?」

打機
很多小朋友打機會日日打、時時打,比做功課、讀書來得更投入。(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打機的陰謀

先解讀一下「打機」這個概念。普遍香港家長認為「打機」是浪費時間;有些覺得還可接受(至少子女不是躺在家中耍廢),只要不影響成績,有時是需要讓子女「打機」來舒壓。每當家長帶同子女前來約談並談及子女經常打機的「問題」時,我反而會正面地看待及明白子女。家長覺得子女「選擇」把時間浪費在遊戲上,但家長有否思考過,其實是這個遊戲控制、甚至主宰著呀仔呀女的生活?很少人會逆向思考這件事,現在的遊戲已經超越了過往「貪食蛇」的境界。現今的遊戲是一盤億萬生意,遊戲背後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人材參與其中,包括:配音員、動畫製作員等,他們都可能來自各國名校的電腦人材、工程師等。他們畢業後便加入這些遊戲公司(Gaming company)製作遊戲,他們要設計一個系統讓玩家不斷得到回饋(Rewarding)、得到滿足感,從而令他們不斷回來這遊戲,像上癮一樣。

打機
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打機的心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親身體驗

為了了解「打機上癮」這回事,我在上年七月下載了一個當時很熱門的手遊,並花時間去經營。作為一個大人,我明明知道這是個實驗,但過了七天、十四天,我發現自己真的「有舖癮」!有打機的朋友會知道,現今的遊戲不是「話完就完」,它會有很多新任務、限時任務、限時獎品、限時裝備,並要求玩家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俗稱:解任),例如:十五分鐘內、每天下午三時、六時等。站在玩家的角度,如果我錯過了這個時間解任,我的進度便會落後於人。為了得到滿足感、為了勝出遊戲,玩家會不停回到遊戲當中。無疑,這是遊戲背後一群精英所設計的心理遊戲系統。所以,有一句說話相信很多打機的子女會十分同意:書可以隨時溫,但機不是可以隨時打!這就是為什麼子女不能灑脫地放下手機專心溫書的原因。

打機
遊戲背後由一群精英所設計的心理遊戲系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子女 VS 誰?

通常家長聽完這番話會感到很震撼,家長終於明白為何子女在特定時間一定要打機,而且是上了癮一樣每隔一個時段就「發作」。我經常勸家長不要以為是子女VS(對決) 遊戲; 而是子女 VS 遊戲公司背後的精英團隊。試問一個只有十來歲的小朋友又能如何輕易抽身呢?

話說回來,到底這位希望盡早送阿仔去美國的家長最後如何?我們留待下次揭曉。

美國升學 甶學專家分析當交換生還是留學生更化算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Kiki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亦是美華文化升學的創辦人。16歲到美國留學,於美國攻讀六年,畢業南加洲大學(Universtiy of Southern California)Marshall商學院創業系,以親身經歷為海外升學領航。過往八年間協助超過百位香港同學融入美國、升讀大學,為留美同學於當地取得當地工作,並入職500強企業。正職為升學顧問,副業與新朋舊友把貓談心,與家長同學論盡美國一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