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霍金

港版霍金 挑戰教育制度

熱話

廣告

「我自小便要克服很多心理及生理的困難或障礙。說不清,手寫難,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互相溝通,自己則像個死囚,被言語障礙困在一個四面圍牆的密室中。」患有大腦麻痺症的張世豪口齒不清,須長期坐輪椅,只有右手三成的活動能力,然而,他憑自己的努力,以及家人和恩師的扶助下,衝破困局,取得大學學士學位,現更修讀碩士課程。

港版霍金 跨越障礙

出世時體弱多病,恐怕養不大,乳名特意稱為「肥豬嘜」;身體軟綿綿,坐不隱,暱稱為「不倒翁」;三歲時開始做物理及職業治療,手腳不受控,就叫「八爪魚」;二十多、三十年後,學術成就卓越,被冠以「 港版霍金 」,患有大腦麻痺症的張世豪有多個名字。他是嚴重肢體傷殘人士,體能只有常人的五分一,不能單獨接受訪問,慢慢地說話,旁人大抵只聽懂兩、三成,須由張爸媽翻譯。然而,他有很多話想告知世人,身為殘疾人士只要堅持、努力,一樣可以在社會上求存,取得認同。
世豪出世時,醫療失誤導致腦部嚴重缺氧,診斷有大腦麻痺症,影響四肢活動和言語發音能力,終生以輪椅為伴。他在四歲時,入讀特殊學校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接受教育和體能訓練,慢慢學會以一隻手敲動鍵盤,透過文字表達內心想法,更一頭栽進文學及科學截然不同的世界。

 

善用文字表達內心

世豪花了數小時準備訪問答案,打字回覆,並電郵了過往撰寫的文章予筆者。他現時修讀計算機科學系理學碩士,可說是IT人,其實他也愛文學。他以文字回答:「我很喜歡寫作,因為我有語言障礙,中文創作可以表達內心感受外,也可藉此作為工具與外界溝通。」
「有時我會因身體做成的各種困難而埋怨自己,甚至會覺得我在世上『獻世』。曾抬頭問夜空:『你剝奪我所有活動能力,為甚麼還要給我常人的智慧?究竟你想我做些甚麼?』其實我被自己的體能障礙綑綁得很辛苦,看見同學們雖不能書寫,但有一張說話清晰的嘴巴,都會使我感到嫉妒。有時我會在想,若上天將我的智慧亦剝奪時,變成一個無知無覺的人,這樣對自己來說,是否更有益處?」 這些感受是世豪人生路途上的石頭,幸好,他基於信仰,又深感眾多良師的悉心栽培,不想成為社會和家庭負累,竭盡所能戰勝困苦。

鑽研電腦知識

選修電腦,基於興趣外,世豪亦考慮長遠因素,一來科技直接助他生活便利,二來從事程式開發可讓他在家工作。在13歲時,他已對電腦程式和系統管理感興趣,嚷着母親帶他去社區中心學電腦課程,可惜,上了兩堂後,因輪椅難進入課室,在旁看不到螢幕上的示範而被迫放棄。他不曾放棄電腦夢,學校進行電腦化,主動要求老師教他,學會基本電腦裝嵌與安裝作業系統的知識。慢慢,張世豪更萌生了入讀電腦學系的志向。他表示喜歡編寫電腦程式:「覺得有趣,打程式碼懂得幫我做事,加上解決到問題,成功感很大。由初中開始自學,高中時已懂得在校操作自己在家設的伺服器系統。」預科畢業後,他報讀職業訓練局的電腦課程,之後轉讀IVE的電腦系統管理高級文憑課程,認定自己的路向。

父母無條件支持

世豪腦部受創,被評為負86分,即腦細胞少了86%。回想,張父表示太太曾經天天以淚洗面。張母說:「一路上,幸好遇到很多『恩人』,例如兒科醫生解釋人本來就用不盡腦細胞,叫我不要太擔心,建議在世豪一至三歲時多啟發他,我經常抱他四處去、面對面跟他不停說話。之後,他又遇見很多好老師,譬如圖書館主任特意移開書架,讓輪椅能穿梭書架,他才可以揀喜歡的書閱讀。」
世豪由文科轉讀理科,初時無從入手,加上因病記憶力較差、掌握較慢,雖然易覺疲累,但他仍將勤補拙,包括全神貫注地聽課、到圖書館自修、回家反覆練習至深夜等等。其後,世豪立志升讀英國電腦學位課程,更獲全級第一名而頒授一級榮譽,現時則在浸大修讀碩士課程。學習路上,靠自己外,父母也扶他一把。高中階段,父親與他向「收買佬」購買二手電腦,回家裝嵌和了解內部結構。十八歲的生日禮物要求一部伺服器來學編寫網頁,張父非常支持,花了足以購買四部普通電腦的金額。現時68歲的張父,一星期兩天由天水圍的家中,陪伴兒子往九龍塘上課,課堂期間全程在旁。

《一分鐘・一份情》
利希慎基金、TVB與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Media 21媒體空間合辦的《一分鐘・一份情》,其中一段短片是張世豪的故事。《一》由青年製作團隊創作,將真實故事拍成50齣一分鐘短片。節目由即日起,逢周六及日於翡翠台晚間新聞前播出,並可於M21青協網台(m21.hk)收看。

對抗考試制度

學習多努力,也經常受挫。世豪努力地說着:「我不開心,因為知道考試制度綑綁着我。」讀書最困難是考試,只能控制右手的世豪以手寫我口:「我考試時,做得慢不夠時間,可惜,基於香港教育制度無辦法不考試。我現在讀的碩士課程差不多所有科目要考試,在考試限時內,要我逐個字母串出來是非常困難,很無奈!加上所佔的總分比例很高,近六至八成,對嚴重肢體傷殘人士及有語障者來說,原則上是完全不公平!」世豪每天朝十晚一,除了上課或到醫院覆診外,通常有十小時做功課、溫習或找資料。
世豪花很多時間讀書和完成課業,與常人相比是四至五倍時間。「不得不預先備課,一派作業或論文題目,我會立即開始做,絕不會『hea』做,加上我上堂不能抄筆記,只能靠錄音和留心去聽。」張父補充說:「世豪應該是首位嚴重殘障人士入讀本地大學的理科碩士課程,是浸大的先例,現階段跟學校磨合中,就算考試時間延長了,有代筆老師出特別題目,都難以展示實力。教授曾提出讓世豪在家撰寫論文代替考試,可惜考評局有規限……」

為同行者鋪路

「我從來無想過讀大學,因為以前被評為『垃圾學生』,直至入讀IVE以實踐教學為主,才能發揮所長。學士揀了英國大學讀,亦因當地着重於實用,我才可以好好發揮。」世豪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剛大學畢業後,他更自學編寫蘋果手機應用程式,為社企製作了有關自閉症教育手機程式,又為全港中小學成功研發手機程式,更獲得公司高層和微軟公司總經理的多封讚賞電郵。現階段望讀好研究生,成為碩士或博士,日後成立一間科技社企。「其實,我自己有一個夢想,將來開發供傷殘人士使用的軟件。此市場與常規的市場相比,所佔的比率較小,所賺的利潤不高,沒有公司願意加入市場。此外,由正常人設計這類軟件,始終要花一段長時間改良和未必完全符合用家實際需要。若由一個行內人來設計,可能效果會更好。故以此為目標,望造福同路人。」

後記:追夢動力
訪問期間,張母堅持全程站在兒子前方,看口形以便翻譯。張父分工出力,純熟地抱起兒子轉到另一輪椅外出。而世豪有一位哥哥,已成家的哥哥表示不生孩子,是為了日後接力照顧弟弟。相信家人的支持是世豪追夢的動力之源。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Paul Choi(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欲率先接收資訊,請讚好我們的FB專頁並於「已讚好/Liked」選單設定「搶先看/See First」,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