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輩比父母重要?

朋輩比父母重要?

專欄

廣告

女朋友放工,男朋友在樓下等,女朋友就是覺得好感動。丈夫工幹完畢,坐飛機回家,妻子拖著孩子在機場接機,丈夫感到天倫之溫暖。不過,人生中總有段時期,你會很不接受父母在屋企以外的活動範圍出現你眼前,當孩子見到父母的那一剎,甚至會吐出:「你點解會喺度?」

 

這個時候,通常在孩子升上初中開始,他們希望自己在朋輩面前是「個體」,而不是某男士和某女士的仔仔女女。

 

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青少年這麼怕父母出現在他/她的朋輩圈子?其實,這個時期很多少年人都是兩副模樣:在學校和朋輩前是一副獨立的形象,而在家中則是旨意老竇老媽子搞掂;在朋友眼中力臻完美,在家中則又「印腳」又無手尾。

 

兩副面孔但不叫做虛偽,因為人在屋企和在外面是有不同的舒適程度和形象要顧及,即使成年人在屋企和公司都會有兩種態度。

 

青少年往往覺得同輩和外人給自己的分數是最重要,他們努力去取悅外面的世界;對於父母,仔女都心知肚明:我曳少少,爸媽仍然是最疼我的。只是反過來,有時父母就更不明白,既然我們是最包容仔女的人,為何仔女反而最少在乎父母的感受?

 

 

要帶去看表演,三催四請仍未出門口,老是不到最後一刻不會著鞋著襪。相反地,如果是他們自己約了朋友出去看電影,moonmoon和sistermoon都會自動自覺地催促大家。還聽到經常不願起床的moonmoon對妹妹說:「哎呀!看電影不可遲到,雖然它總會有四、五條預告片播放,但我們仍要上廁所和買爆谷!」

 

看著姐姐催妹妹快手快腳,姐姐好像做了媽媽的角色,說了媽媽說的對白。

 

雖然青少年是雙重姿態,但做媽媽的總算見到孩子認真對待appointment和避免遲到的態度,最少不用擔心她們將來連自己的schedule也不能跟從。

 

孩子不想父母跟出跟入,務求在外面玩得輕鬆一點;孩子回到家中,其實又是另一種輕鬆,即使忘了說「唔該、多謝」、不正確執筷子、盡情做couch potato、有電話響不去接、延長佔用廁所時間⋯⋯也不會有嚴重後果。香港的孩子都明白「在家千日好」的道理,而我們作為父母的,也要學會孩子什麼時候需要我們,什麼時候不再需要我們,做一個知情識趣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