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梯

媽媽力保 滑梯 港童不是玻璃造

育兒

廣告

近日香港公園比往日熱鬧,笑聲更響,原來是一眾小朋友們興奮地瀡滑梯。這條長約四米高的 滑梯 得來不易,去年險被消失,幸得一位媽媽力爭原址重建滑梯,成立網上群組,引起各界關注,將「 滑梯 」議題搬上區議會,讓康文署正視之。這條 滑梯 非只純粹是遊樂設施,更象徵了孩子的權益與未來。

 

撰文:Esther Ngan
攝影:Killy Sung、新傳媒資料室(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設計:Linda

 

孩子珍貴的笑聲

家住港島區的BillIe,經常帶着兒子到香港公園,只因這兒非常討阿仔歡心,遊樂場設施非倒模式,有碩果僅存的沙池外,更有一道長四米的管道滑梯。「現時香港很多公園都是罐頭倒模式,而且沒甚挑戰難度、幼齡化,兒子在港島區長大,一直有去香港公園玩,每次都要玩幾次長滑梯,可知道要爬多級樓梯才可再玩,他不會嫌辛苦,玩到癲。」這條滑梯早就在公園十多年,更是部分家長的童年回憶。去年三月某天,Billie如常來到香港公園,她看見眼前景物非常氣憤。「我看到拆除滑梯外,在封口位置加了欄杆,一張告示也沒有,一看就知道滑梯被消失,非維修或重建,好像當這條滑梯不曾存在。我立即致電康文署問個究竟,回覆是滑梯已有十多年歷史,難以有新配件保養維修,基於安全下就拆除它。他們奪走的,不是一條滑梯,是香港孩子的童年。」現時能吸引孩子的遊樂設施已買少見少,為何容不下一條好玩滑梯?身為媽媽的Billie,決意捍衞孩子的遊樂權利。她強調,這非無中生有,談不上爭取,只是想失而復得。

引起關注 凝聚力量

小朋友都是社區的一分子,只是聲音往往受漠視,發聲的工作只好交予父母。Billie開設facebook專頁「磨菇媽媽育兒手冊」分享育兒事,她在專頁及個人facebook談及被消失的滑梯,引起回響,同時決定開設群組「還我香港公園長滑梯!」,召集關注者。「我算是比較幸運,有傳媒報道此事,並引起區議員的關注,將『滑梯』納入區議會議題,逼使康文署及香港公園正面回應,令看似雞毛蒜皮的事受正視。期間,我不厭其煩經常致電了解進度。」不過,整件事拉鋸了一年多,今年11月初,長滑梯才失而復得,Billie直說開心不來。「只是捍衞一條本來已有的滑梯就花了一年多,此段時間,香港已失去三十位學童……」她望政府及大眾多關注、花更多心思在兒童方面。

 

大人為先 忽視孩子

Billie眼見香港的公園在倒退變得一式一樣,孩子不受重視。「我不明白為甚麽香港政府就是當香港細路是玻璃造的,一跌就爛,所以要拆掉略有難度的設施。整個社會氛圍都沒有考慮孩子的需要,為何公園的滑梯愈變愈短?材料都是塑膠?設施非常相似?玩法像只為幼兒而設?一切都是由大人角度出法,安全首要,跌倒撞傷可免則免,怕承受風險及投訴,而塑膠製造及設施相似就是方便清潔、維修與裝組,求成本低。」

此外,她認為家長也有責。「我自己照顧孩子,帶子由到公園時,很多時見外傭照顧小朋友,他們怕孩子跌倒受傷而遭僱主責罵。加上,管理者怕怪獸家長投訴,累積的投訴就殺掉了好玩玩意。」父母不要過於保護孩子,這反會窒礙孩子成長。刺激的公園設施可提供風險活動予孩子,所指的「風險活動」往往同時有受傷風險,如爬高、速度活動等等,當小朋友玩風險活動時,其實可以從中克服恐懼、提升技巧及承受風險能力,簡單來說如俗話話齋「唔跌唔大」。

 

滿街倒模遊樂場

香港人很可憐!一條重建長滑梯旋即吸引很多家長帶孩子來朝聖,多多少少反映香港缺乏好玩的公園。Billie表示滑梯重建後,暫未有帶子由玩耍,待過了熱潮才去,家附近的公園算好玩,依然能滿足兒子。「我經常帶兒子外遊,而行程必定有到公園玩耍,香港的公園完全比下去,更重要是那份重視兒童的氛圍比不上。譬如英國的遊樂設施都以木為主,融入大自然中,沒有那些色彩繽紛的硬膠,也沒有慌死孩子不懂的字母數字。」

外地有這麼多好玩、多樣化的遊樂場,是他們考慮到孩子的需要。許多家長愛帶孩子到日本旅遊,其中元素是當地人對小朋友非常友善,事事顧及兒童。Billie分享:「子由去年到日本時問我『為甚麼日本人對小朋友那麼好?』因為他一到餐廳,就會有兒童餐具;跟我到女廁見到有男童專用尿盆。」子由不時跟媽媽說掛念外國的公園,說要回去玩。

 

 

 

玩盡各地公園

今年6歲的子由曾三次遊台灣、到日本兩次及英國一次,每次Billie事前都搜集資料,找特色的公園,笑言媽媽無論去哪裏,總有辦法找到遊樂場。「帶孩子旅遊,其實是想讓他體驗開心的童年,感受甚麼是正常,了解其他小朋友原來是這樣生活。」

去年的英國遊,Billie有感而發,她看着兒子在有河、鴨、大草地、果子、小狗的公園,化身猴子在爬樹、瘋狂地奔跑,看着非常激動。有感現時香港的孩子在高壓下生活,單在公園玩耍已限制多多。「孩子,根本就應該奔跑。康文署的公園不准跑、不准踏單車、不准玩滑板、不准打波,公園的保安當自己是獄卒,將孩子看成監犯,一見孩子跑快一點就撲出來阻止。我暗暗決定,一看到公園獄卒罵任何孩子,就會出聲,還孩子一個真正的遊樂園地。」

 

不發聲 被剝削

Billie眼見有家長對設施改變、消失不以為意,轉而樂意付費到室內遊樂場或嘉年華,用幾十元去瀡好玩刺激的滑梯,其實不自知是受害者。「在公園,所有孩子都是平對的,皆有權利享用設施,如果好玩的設施要付費,那麼小丸子就永遠不會認識到花輪。」

另有不少家長感謝Billie成功爭取重建香港公園滑梯,她回說:「其實不用多謝我,我只是幫我的兒子爭取而已。」更有家長想她為另一區的遊樂場發聲,她鼓勵家長為自己的小朋友做事。「當大家愛自己的社區,就會留意轉變,莫以善小而不為,被搶劫時要出聲,別輕易任人奪去孩子的未來資產,父母有責任,捍衞孩子的權益。」否則,可能有一天,孩子難以「玩到傻、玩到癲、笑個不停」了!

後記:孩子慢慢來

跟Billie說子由真是幸福的孩子,有媽媽義無反顧為他爭取。她回說,幸福的其實是她,只因兒子個性正是那麼外向,才鼓勵她這樣發聲。Billie不時提醒自己,勿讓兒子遭大勢影響,不一定人人都要茁壯成大樹,孩子做個蘑菇,小小養分,慢慢成長,簡單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