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

管教方法爸媽方法大不同 認識教仔女5大陷阱 避免家嘈屋閉

育兒

廣告

管教方法人人不同,單是屋企裏爸爸媽媽已經對管教孩子持不同的風格。常常看書,聽朋友分享教仔的方法,聽落簡單,實質充滿學問。管教孩子爸媽先要考驗EQ(情商管理)稍稍倩緒失控都有礙教育子女。現今一代的父母很多時共同兼顧管教孩子的責任,夫妻間更需要合作無間,假若二人出現分歧及不一致的行徑,會影響管教成效,甚至會因教仔出現紛歧而影響夫妻關係。以下將列出5大管教陷阱,若能避免,孩子將會更乖巧,家庭也和睦,不會家嘈屋閉。

撰文:Esther | 相片:SHUTTERSTOCK、受訪者提供 | 編輯:RUBY

爸媽共同承擔管教責任

管教孩子的責任是父母共同承擔,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表示,其實很多時家長知道一些管教技巧,不過,實踐起來不容易。有些父母較易配合,而有些父母需要一邊磨合,一邊學習,過程中的溝通、雙互支持很重要。

他續指,由於夫妻二人關係好,較易在管教上配合得到,所以建議夫妻間中可以放下小朋友,爭取拍拖的時間,滋養關係。陳鑑忠著有《教得其樂——家長管教技巧手冊》,當中提及一些較常見的管教陷阱,部分是父母二人在教子女上容易出現的問題,大家可以多加注意,並嘗試運用相應的管教技巧。

管教
夫妻二人關係好,較易在管教上配合得到,所以建議夫妻間中可以放下小朋友,爭取拍拖的時間,滋養關係。

管教子女5大陷阱

管教陷阱1:雙重標準

父母的要求及管教方式不同,例如媽媽跟女兒講明不吃蔬菜就不可吃甜品,可是,爸爸照樣給阿囡甜品,日積月累下,小朋友知道媽媽不允許之時,可以改為投靠爸爸,發現有「走盞位」,慢慢變成學懂不聽媽媽的指令。同時,如果父母的準則不一致,這會令孩子無所適從,感到疑惑而未能調節行為。

管教
小朋友知道媽媽不允許時,發現有「走盞位」,會改為投靠爸爸,慢慢變成學懂不聽媽媽的指令。

實踐:行為分析與紀錄

陳鑑忠提醒父母管教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不宜即時在孩子面前指正另一方,學習經一事,長一智,宜之後討論。另外,家長需要觀察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前因後果及狀況,並做紀錄,一起收集孩子問題行為的資料及共同分析,以便對症下藥,制訂一致的管教方式。

例如小朋友做功課發脾氣,如果媽媽之後替孩子完成,小朋友下次就會繼續發脾氣逃避做功課,因為他知道發脾氣就不用寫功課。父母有共識不能替孩子完成,需讓他明白不做功課需承擔後果,後果是老師要求重寫。同時,多觀察孩子,或許發現只討厭抄生字,可能是執筆姿勢錯致累,陪伴孩子糾正。

管教
陪伴孩子糾正,以作支持。

管教陷阱2 :有樣學樣

身教問題,孩子會模仿他人,爸媽需要同步注意言行,例如媽媽說話斯文,爸爸粗言穢語是不行。

管教
身教問題,孩子會模仿他人,爸媽需要同步注意言行。做好事,在家多作家務,或許可教孩子負責任。

實踐:訂立家規

針對幼兒,陳鑑忠建議可設訂四至五條家規,需要正面及清晰給孩子知道「要怎樣做」,而非「不可怎樣做」,例如「吃飯時坐定定」是好的例子,「吃飯是不可以走動」屬差的例子。此外,寫一張家規貼在當眼位置,可以加入圖片,最重要是全家人一起遵守家規。

管教陷阱3:欠缺讚賞

如果媽媽主張多稱讚,爸爸則認為會讚壞孩子,雙方需溝通,一起了解讚賞有助給孩子動力及信心去做好行為,因為小朋友從中得到認同,父母讚賞的力量很大,而讚賞方式亦需要一致。

實踐:精簡快及無形獎賞

讚賞時不可以長氣,要「精簡快」,精準簡短及即時讚賞!例如孩子寫字做功課,可以說「字字寫在格內,真係叻!」,切忌長篇大論,例如「字字寫在格內,真係叻!如果聽日又係咁,默書時又可以咁就好!」小朋友聽不明,而後段不是讚賞。

同時,父母有共識,獎勵非垂手可得,並利用無形的獎勵多於有形,例如到公園玩、周末吃pizza讓孩子自選款式等等,少送物質。此外,如果小朋友本身有動力做一件事,那就不必獎勵,否則或會令動力減退。

管教
讚賞時不可以長氣,要「精簡快」,精準簡短及即時讚賞!

管教陷阱4 :父母壓力大

當父母一有壓力,情緒問題及壓力容易轉移至孩子上,可能會不自覺地嚴厲起來。

應對:自己未必察覺到壓力帶來的影響,此時,妻子或丈夫需要提醒,鼓勵大家做紓壓活動,一起做亦可,例如親親大自然、做運動、做義工及靜觀等等。

管教
鼓勵一家人做紓壓活動,一起做亦可,以減少茅盾。

管教陷阱5 :於孩子面前爭執

大人問題會影響到孩子,小朋友會誤以為父母爭吵是跟自己有關係,有機會因而影響情緒。此外,孩子有機會從中模仿父母的言行。

實踐:談天建立親子關係

父母盡量雙互提醒避免在孩子前爭拗。如果孩子已見到父母不和,父母可借跟孩子相處機會提及,例如跟孩子洗澡時說:「爸爸媽咪剛出講返工事,唔開心!」、「爸爸媽咪頭先鬧交,見你有啲驚,其實我哋講工作時唔太開心。」

父母均要跟孩子有親子時間。有些爸媽工作晚回家,親子時間可以頻密而短,即每日兩至三次,而每次半分鐘至兩分鐘也足夠,並且需專注在孩子上,一邊玩手機一邊跟孩子聊天就不理想。

管教
父母均要跟孩子有親子時間。
管教
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

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先生為認可心理急救導師,亦有澳洲昆士蘭大學認可合資格3P親子正策小組課程導師資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