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 多元教育

【小創夢家】創業教育 小學生在課堂外學營商

教育

廣告

學習和創業,好像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對香港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來說,創業更是遙不可及的事。

歐洲早在10年前已經在各大中小學滲入創業課程,讓學生在學習階段接觸一些創業技能,如創意、規劃、財務、資源管理、團隊合作等,這些技能不單是創業者的基本特質,更是新世代理應具備的條件。

香港雖然未將創業教育納入正規課程,但已有不少學校試行這種新教育模式。當中非牟利慈善機構「青年成就香港部」(JA HK)更舉辦了「JA小小企業家:賽馬會創業系列」課程,邀請義工走入小學,為小四至小五學生提供學習機會,認識營商的基本概念。

撰文:Angela
相片:有關機構提供

歐洲學生10年前開始學創業

歐洲早在10年前已開始將有關創業精神的教育融入大中小各級學校,現在更有十多個國家將創業列入小學正規課程。而在香港,JA HK也有一個類似的計劃,課程設有12單元,內容以活動為本,由商界義工及大學生助教帶領,學校老師提供支援。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棋盤遊戲、企業參觀及簡報演講得學習過程,逐步了解及掌握創業的基本步驟。此課程亦可融入小學常識的學習進程中。

創業先學3W元素

八鄉中心小學第二年參加這個課程,在課程最後幾個單元,讓小學生構思一盤生意。這盤生意不純為賺錢,也要考慮對象的需要,因此在規劃時會讓學生們選擇目標顧客(Who),從老師、長者和使用輪椅人士三個類別中選擇。一班南亞裔小學生就清一色選擇幫助長者,然後再決定售賣貨品(What)及理由(Why), 這3W是課程的基本,讓學生更清晰自己的目標及要達到目標的方法,這組學生便想出出售多功能拐杖、家務機械人、按摩椅等,幫長者過一個安樂晚年的業務計劃。

在構思的過程中,學生們充份發揮創意,如安裝了一旦老人家跌倒就可以馬上扶住他們的設備,還有設置了GPS功能,讓老人家的朋友可以容易找到他們,這樣就不怕老人家在街上迷路了,非常有心思。也有同學想到為鼓勵老人家繼續做運動,想出一個打沙包機器,另一組同學則設計了一個有電視螢幕的按摩椅,讓老人家邊按摩邊看電視。

走出課室接觸世界

有份設計打沙包機器的Izzah Gul同學指,非常喜歡這個學習營商的課程,經過多星期的課堂,亦體會到原來做生意並不容易,要做很多準備工夫,他們不熟悉長者需要,初初決定產品時也有困難,所以便四處問其他人覺得怎樣才可以幫到長者。這些實實在在的四出訪問體驗,絕對不是從書本可以學得到。

八鄉中心小學的杜老師表示,學校第二年參加這個課程,是因為看到同學真的學懂很多商業知識,又可以親身到企業參觀,學懂很多書本上沒有教的現實世界知識,能夠啟發他們將來選擇甚麼行業發展。而鄧老師也形容這是一次很好的自主學習經驗,他認為這課程能夠讓小學生盡早認識商業世界,發掘他們在學業以外的技能和特長。

商界義工到校分享

來自陳瑞祺(喇沙)小學一班小四學生也參加課程,鄔淑賢校長形容,當知道有這計劃時便第一時間報名,因為小學很少機會接觸到創業、財務管理等課程,「我希望爭取到機會讓我們學生接觸到商業社會知識概念,將來工作時都需要認識。」

學生們這次跟來自The Wave的商界義工Stef學習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概念。最後幾堂協助同學制訂營商計劃書,Stef說:「他們在計數方面有最大進步,他們本來沒想到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我們分享了這些知識,讓他們不會太天馬行空,要落地一點,他們很快便明白。」

邊玩邊學習易入腦

陳瑞祺(喇沙)小學的陳啟朗同學對課程印象深刻,特別是從中學習到如可計算成本,「我以前沒有想過成本,現在懂得有些是會變的成本,有些是不會變的成本,最後計到貨品的價錢。」余尚熹同學形容,這次課程讓他吸收了很多有趣的知識,「那些知識不是死背書,而是用有趣的方法教我們」。課程中有一棋盤遊戲,讓玩家投入企業內的不同角色,學習團體運作及資源分配,余同學謂他特別喜歡玩棋盤遊戲那一堂,「玩之餘還可以學到營商知識」。

主打21世紀4C技能

以往的傳統教育最重視「讀Reading」、「寫Writing」及「算Arithmetic」,但明顯地對於現時的工作應用上已日漸不足,這課程的好處是要讓孩子知道,創業也是一個未來工作選擇,也讓他們接觸到21世紀4C技能,包括創意思維(Creativity)、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有效溝通(Communication) 及共同協力(Collaboration) ,再不是紙上談兵。

羅老師及蕭老師均對同學的表現喜出望外,羅老師說:「這種教學方式將很深的概念,以遊戲活動方式讓他們容易明白和記入腦。」蕭老師亦說,同學在這個課程中啟發到創意思維,而且學習到團隊合作解難的能力,即使組員之間有火花,都可以聆聽對方意見,找到大家同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