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創夢家

【小創夢家】校長們眼中的教育 生背死記不如走入社區

教育

廣告

面對今天急速轉變的社會,每天都迎來科技帶來的新衝擊,今天不知明天的事。為了應付這個不可預測的未來,現時的教育制度是否仍然做到「為學生裝備未來」的功能?三位校長一起探討怎樣的教育,才能為讓批小創夢家生存在廿年後的香港,仍具備足夠的能力應付那個未知的未來。

撰文:Renee Wu
攝影 :Renee Wu、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尋找小朋友長處,提供合適學習方法」-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朱子穎校長

「每個小朋友進入小學,他就是香港的未來。」

「我們以前會幻想,未來的人會穿緊身銀色衣服,車在天空中飛……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未來。」前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現任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朱子穎說。

朱校長指如要回答「如何為孩子裝備未來」,先認清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為了培育下一代,擁有不同技能,進入勞動市場。「遠古時代,父母教孩子耕作及造手藝以維生;工業革命後,教育成了脫貧的工具,孩子能進入大學、識英文,便能找到『好工』,靠書寫及牢記便能應付;到了今天,小朋友需要面對2030、2050年的勞動市場,舊一套的教育方式還可行嗎?」

假如「舊一套」已無法應付不可預測的未來,那我們現在可以怎樣部署?

「父母多陪伴小孩成長,參與他們的學習及生活,因為任何生物發展史都告訴我們,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動物便越靈長;學校方面,我們明白香港沒有多少資源,我們靠出產知識及競爭力而獲取所需,而教育是為了培養小朋友的競爭力,但教育本身設計不應是競爭,我們應該尋找每位小朋友的長處,提供合適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成長後解決人類的問題。」他亦指,到了那時代,創意及運算思維更為重要,創造比起「打工心態」,更能應付轉變急速的世代。

「採用多元教育,才能跟得上時代步伐」-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方子蘅校長

「在這個『地球村』……小朋友不能靠單一教育能應付。」

「打一份工,直至退休」的方程式已經不適用,今天的世界,打工仔已需要面對 “Multi-task”的工作,更何況廿、三十年後的未來?

「我們身處『地球村』、多元的世界,訊息萬變,世界各地互相緊扣及相互影響;很多不可能變成了現實。面對這個處境,我們的小朋友不可能採用單一的教育制度應付。採用多元教育,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校長方子蘅說。

多元教育範圍很廣泛,方校長認為能發掘每個人的潛力尤其重要,「每個小朋友的生命均有獨特之處,各人擁有不同的潛能;我們需要搭建不同的資優平台,激活孩子的多元潛能,不論學術、藝術、還是體育,只要發現了他們的閃光點,便給予大力肯定,鼓勵他們發揮專長,並貢獻學校或社區;而孩子也會肯定自我價值。」

除此之外,她認為進入廿一世紀,小朋友需具備「知識、態度及技能」,以態度最為重要,包括創意、解難能力及溝通能力;並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如想明白少數族裔,便需要探訪及跟他們交流,才能了解大家的文化差異;想認識社區,便嘗試接觸獨居老人,嘗試為他們服務。

「未來孩子最需要具備是生活技能及品格」-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陳葒校長

「現今教育制度的課程設置及學習模式,絕對不足以應付未來挑戰。」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續說:「現時的教育,與分數及試卷有關,卻與社會、生活無關。」

「課程設置的必修課及應試科目,內容非常狹窄,未來需要學生具備的知識及能力,遠超於這些科目;死記硬背資訊式的內容,未來是最不需要,因為一部電話,已找到成千上萬的資訊。」至於學習模式,老師授課,學生聽課及抄寫,陳校長認為已過時,未來的教育不應局限於課室,應結合社區,與個人生活有連繫。

「面對不合時宜的制度,學校及父母需探索多元的課程及學習模式。」陳校長現時已推行短期的學習營,創造更適合未來的課程。日營除了包含中、英、數等內容,還有「五行課」,「金」是電腦課、「木」是木工、「水」是水上求生課、「火」是烹飪、「土」是種植,「『五行課』希望能集中培訓孩子的生活能力;「創意思維上,我們設有建築課及戲劇課。」

除此之外,日營設有「4A研習課」,目的是深入社區,解決社區問題。早前陳校長帶領學生到長洲,學習當地傳統手藝如飄色,又認識長洲的歷史,體驗當地人的生活。

陳校長相信未來孩子最需要具備的能力是「生活技能」及「品格」,偏偏這是現今教育最被忽略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