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奶

嘔奶可大可小!台灣初生嬰嘔奶確診「胃穿洞」 多個器官受損終喪命

熱話

廣告

初生嬰兒嘔奶可大可小!台灣一名媽媽於聖誕節時誕下幼子,但兒子出生隔日卻有持續的嚴重嘔奶問題,嘔出的量比飲下的還多!初時婦產科護士聲稱為正常的「嘔羊水」,但其後兒子因腹部腫脹、血尿和吐出黃綠嘔吐物,轉院救治時發現其為死亡率極高的「胃穿洞」!胃酸與食物流出致胃腸嚴重發炎,兒子先後出現心跳不正常、腎衰竭、休克、腦部受損,甚至需要裝上「人工肺」協助呼吸搶救,惟最終不敵病魔,在短短15天後「當小天使了」。

文:JK|資料來源、圖:●【爆怨公社】● Facebook、新傳媒資料庫|編輯:YIU

嘔奶如「噴泉湧出來」

台灣媽媽於社交平台專頁「爆怨公社」分享了兒子由嘔奶至死亡的慘痛經驗。兒子於剛剛的聖誕節出生,原本一家沈浸在生子之喜,但兒子有嚴重嘔奶問題,甚至像「噴泉湧出來」的嘔奶,但婦產科護士的解答是「可能肚子裡還有羊水」,指嘔出來屬正常現象。但嘔奶情況一直未有改善,嘔吐量甚至比起飲下的奶水還要多,其後婦產科亦建議爸媽為兒子轉院處理。

引述婦產科護士指,轉院前兒子腹部腫脹,排泄方面現血尿,而嘔吐物亦是呈黃綠色的液體,轉院後經一連串診斷後,醫生初時懷疑兒子胃臟或腸臟出問題,需以X光檢查肚子再確認,醫生更指可能情況有三種:「一是腸子破掉,需開刀切除破掉的部分;二是腸扭轉,若壞死部分情況嚴重,或需裝上人工肛門;三是胃穿洞,是致死率最高的情況。」

 

「胃穿洞合併腹膜炎」死亡率極高

在送往深切治療部留醫和緊急開刀手術後,醫生才告知父母其兒子患「最糟致死率」的「胃穿洞合併腹膜炎」,而兒子亦只是暫時保命。初生嬰兒胃部大小只有如拳頭,但愛子胃部破裂處卻達10厘米,並不斷流出咖啡色的液體,間接影響了因腐蝕腸子,令腸內細菌發酵,致使胃和腸子嚴重發炎,亦遇上心跳過快、血氧濃度低、血壓不穩等循環系統問題。同時因胃部腸部破損需要修補,間接加重了腎臟負擔,加上排尿問題,無法排走多餘水份,令兒子全身水腫、腫脹。為防腎臟失守,醫生緊急為兒子駁上洗腎機,分擔腎臟負荷,而兒子亦見有消腫,情況樂觀。

但好境不常,隔日前後兒子心跳急降,需要緊急急救,甚至在出生八日後出現敗血性休克,呼吸出現困難之餘亦可致多個器官衰竭,最後需裝上俗稱「人工肺」、由現任臺北市市長柯文哲引入台灣的葉克膜以急救,暫時替代兒子的心肺功能。兒子全身插滿喉管,頸部亦曾因開刀而留有刀印,最心痛莫過於父母,媽媽回憶:「整個脖子、頭、胸口都是管路,當下在心裡不斷怨恨,他才出生幾天而已,為甚麼要受盡折磨?」看來死神未有停下手腳,醫生其後發現兒子視覺有問題,可能腦部亦已損害,不但難以康復,即使醒來智力已經受損,甚至終生卧床。

歷盡病苦,兒子最終亦回歸天國,渡過短短15天的人生。媽媽於網上自白慘痛的喪子之痛,希望藉兒子為例提醒大眾,「不要忽略小朋友嘔奶或是任何覺得沒什麼的徵兆」,因為後果可以關乎生死!

胃穿洞合併腹膜炎

新生兒胃穿洞是一種少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起病急,進展快,死亡率高,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是導致新生兒胃穿洞並造成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是新生兒胃穿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存在多種學說,大多傾向於胃壁先天發育異常、胃壁缺血、胃內壓增高。天性胃壁肌層缺損穿孔前無前驅症狀,診斷極為困難,誤診率高達57%,死亡率更達50至80%!往往穿孔時被發現。由於該病屬危重急症,一經確診存在胃腸穿孔,應儘早手術治理,徹底清除壞死組織,結合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營養支持治療,可提高治癒率。

敗血症是一種身體對感染的反應。無論是何種微生物,在身體任何部位的感染,都有可能引起發燒、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白血球上升等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這就是敗血症。敗血症嚴重時會引起血壓下降、組織灌流不足,甚至心、肺、肝、腎、腦等器官衰竭,稱為「嚴重敗血症」,此時最重要的處置是快速給予靜脈輸液來重建組織灌流並提升血壓,同時迅速的給予正確的抗生素,必要時應以手術、引流等方式來做感染源控制。若是在大量輸液後血壓仍低,需用上升壓劑等急救藥物,就稱為「敗血性休克」。嚴重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屬醫療急症,病情可能在數小時至數日內快速惡化,引發多重器官衰竭。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