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猝死個案趨年輕化 7大預防三高健康生活守則

健康

廣告

經常有因工作忙碌或壓力導致心肌梗塞而猝死的新聞,因為此病若得不到即時急救和治療,隨時可致死,所以對此病的先兆及症狀必須有所認知。有專科醫生指出,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及嚴重的冠心病,最常見徵狀是胸痛不適,當伴随暈眩、嘔吐、呼吸困難及心跳不穩定等,便應立即到急症室求醫。

撰文:郭韻婷 | 編輯:SundayKiss |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

心肌梗塞個案趨年輕化

心肌梗塞是一個很技術性的詞語,對市民大衆來說,即使聽到也不是很了解。一般人大多只聽過心臟病發,原來心肌梗塞屬於最嚴重的冠心病,如不及早預防,一旦病發,隨時會危及性命。

早前本港胸肺及呼吸系統科名醫,便疑因此病猝然離世。心臟内科專科醫生表示,心臟血管有三條是供應血液給心臟的肌肉,稱之爲冠心動脈。「冠心動脈是環繞心臟的血管,負責供應血液給心臟肌肉,提供氧氣和營養,令心臟正常運作。倘這三條冠心動脈其中一條突然有淤血阻塞,供應給心臟肌肉的血液受阻,便會造成心臟肌肉壞死,即心肌梗塞。正常而健康的冠心動脈,血管内壁平滑及血管壁纖維富彈性,血液運行暢順,令心肌得到足夠氧氣和營養。」

随著年紀增長,當脂肪凝聚在血管内壁,血管管道會收窄,血管壁纖維也失去彈性,血液運行不暢順,令心肌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當血管收窄50%至70%以上,便會出現穩定性心絞痛。胸痛是心肌梗塞最典型及最常見的徵狀。醫生表示,倘供應心臟肌肉血液的其中一條冠心動脈淤血阻塞,會造成心臟肌肉壞死,即心肌梗塞。

患者平時日常生活沒甚麽大問題,當做運動時心臟加速跳動,心臟血液需求增加,但因血管收窄,心肌供血不足,便出現心絞痛。這時患者會感到胸口區陣陣壓痛,有時候疼痛放射至肩膀及牙關部位。不過,當患者停止運動,其身體靜止下來,心絞痛便會漸漸消失。心肌梗塞則相對沒那麽簡單,是由於血管管道完全被阻塞,血液不能流通,心肌因缺乏氧氣營養而壞死。即使患者身體靜止下來,這種心絞痛仍然無法消除。

瑪麗醫院爲例,因血管完全阻塞的心肌梗塞個案,每年約接收300至400宗;部分血管受阻塞的個案,則有近2,000宗。「這類疾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個案當中會有30、40歲年輕患者,而最年輕患者僅27歲。不過平均來說,一般仍以年紀大的患者居多,平均約60至70歲。 」心肌梗塞最典型及最常見的的徵狀,是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口壓痛或有被壓迫的感覺。有時痛楚會延伸至患者的下頜、頸部及臂膀,尤其左臂或頸部容易疼痛。

暈眩氣促易現併發症

部分患者或會有出汗、暈眩、嘔吐、氣促及心跳不穩定等現象。特别須留意的是,部分心肌梗塞患者病發時,可以沒有任何徵狀而突然猝死。醫生提醒,倘患者胸痛持續超過15至30分鐘,仍然等不到緩解,建議到急症室接受治療。若患者出現胸痛幾分鐘後,同時伴隨暈眩及氣促等徵狀,可能會出現併發症,應立即求醫。

運動引致的胸口痛是冠心病明顯徵兆,最好到醫院檢查是否患上冠心病。當進行跑步時,倘感到胸前疼痛不適,應盡快接受身體檢查。「倘若患者血管阻塞,得不及時接受治療,約12至13小時心臟肌肉將會全部壞死,屆時再爲患者疏通血管亦無補於事。」事實上,心肌梗塞病情相當緊急,當患者被送到醫院後,醫生會爭取在60至90分鐘内,用藥物或進行俗稱「通波仔手術」,爲患者疏通血管。

心肌梗塞高危族 健康生活須知

相對一般人較易患有心肌梗塞的高危族,主要包括體弱或年老者、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等病人,以及有吸煙習慣、缺乏運動、身體肥胖及生活緊張等人士。

以下是預防此疾病的健康生活守則。

  • 高血壓: 注重均衡飲食、避免高鹽份食物、配合適量運動、定期檢查血壓,以及依從醫生指示定時服藥。
  • 高膽固醇: 注重均衡飲食、減少進食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以及依從醫生指示定時服藥。
  • 糖尿病: 定期檢查接受治療、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高糖份及肥膩食物,以及進行適量運動。
  • 吸煙: 戒掉吸煙習慣。
  • 缺乏運動: 提高日常活動量、安排適當運動,並持之以恒。
  • 身體肥胖: 改善飲食習慣、注重運動及保持標準體重。
  • 生活緊張: 鬆弛身心及作息定時。

吸煙是心肌梗塞的致病因素之一,專科醫生提醒,戒煙可降低患病風險。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