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樽

奶樽陷阱!愛爾蘭研究指膠奶樽裝奶 每公升含400萬顆微塑膠 附4大奶樽物料優劣分析

兒童健康

廣告

奶樽是嬰兒必備之物,所以選擇時不能隨便。坊間選擇眾多,功能各異,材質亦有別,很多媽媽都未必能即時選出適合BB的奶樽。近日外國一項研究顯示嬰兒用塑膠奶樽所飲的奶水,當中每公升就含有400萬顆微塑膠(microplastics)。雖說未有足夠證實微塑膠對人體的損害,但奶樽的材質再度引起關注。於是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見用來製作奶樽的物料,看看其優劣,讓家長參詳!

撰文:Ruby|圖片:Shutterstock

膠奶樽盛奶 每公升含400萬微塑膠

近日愛爾蘭一項研究顯示,以嬰兒常用的塑膠奶樽盛奶水的話,當中平均每公升就含400萬顆微塑膠(microplastics),每顆平均小於20微米。換句話說在嬰兒出生首年內,平均每日會攝取到多達150萬顆微塑膠。不過,現時研究未能準確找出微塑膠的源頭。至於學界、醫學界亦未有明確證明微塑膠會損害嬰兒健康,及微塑膠攝取數量。

奶樽
嬰兒常用的塑膠奶樽盛奶水的話,當中平均每公升就含400萬顆微塑膠。

專家仍建議少攝取

專家建議家長還是選用其他物料的奶樽,以減少嬰孩攝取微塑膠。是次研究刊於《自然食品》(Nature Food)期刊,由都柏林聖三一大學化學院進行。研究員採取在全球奶樽市場佔82%使用量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奶樽作對象。從中選出10款來測試,再根據世衛(WHO)指引沖泡奶粉,先以95℃熱水為全新奶樽消毒,然後風乾,再注入70℃熱水,配合搖晃1分鐘。最後經過濾成分,再以顯微鏡分析而得出結果。

結果顯示,不論使用水喉水或純水,都出現微塑膠情況,而且每公升多達100萬到1600萬顆。不過,研究數據亦顯示若使用室溫水沖泡,微塑膠大幅減少,只有幾千粒,解釋出微塑膠多少和盛載液體的溫度有密切關係。

奶樽
微膠粒難以分解,有機會殘留在人體內。

去年有研究指微塑膠的影響

微塑膠常見於海洋生物上,這些微細的膠粒被歐洲食物安全局界定為0.1微米到5毫米大小的塑膠。而近年,海洋微塑膠濃度愈來愈高,有言來自磨砂功能產品、牙膏和被分解的人造纖維。

微塑膠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大,因為它含有毒化合物,又不易分解,固長期殘留於海洋。若我們誤食受微塑膠污染的海產,有機會引致腸臟變形和中毒。加上微膠粒難以分解,有機會殘留在人體內,毒素一旦積聚,會影響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生殖能力,甚至致癌。至於嬰兒吸收,或致影響嬰兒發展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 研究發現大於 150 微米的微塑膠是不大可能被人體吸收,就算較小的微塑膠在腸道中的吸收率也非常低。但人類還是要減少製造塑膠污染。

四大奶樽物料PES、PPSU、PP、玻璃優劣

PES 及PPSU 塑膠奶樽是現時市面上最熱門常用的奶樽質料,PPSU 較PES更頂級,均是輕巧、耐摔,沖泡熱水及高溫消毒時不會產生化學毒素雙酚A,使用期限約6至8個月,耐熱度可達到180度,能用蒸氣、紫外線消毒,使用上很安全,但單價較高。

奶樽
PPSU物料較PES更頂級,均是輕巧、耐摔。

玻璃材質的奶瓶最讓媽咪放心,優點是使用壽命長、易清洗、耐熱度高及導熱快等,也較不易產生化學物質,因此磨損率也比塑膠奶樽來得低,價格較便宜。傳統的玻璃奶樽很重,不適合嬰兒練習手拿,外出攜帶也不方便。即使近年開始研發出「超輕薄玻璃奶樽」,握拿很輕巧,不過缺點是容易不小心敲碎。

奶樽
玻璃材質的奶瓶最讓媽咪放心,優點是使用壽命長、易清洗、耐熱度高及導熱快等。

PP 材質的奶樽輕巧,不會產生環境荷爾蒙雙酚A,奶樽不易產生刮痕,但耐熱度只得120度且透光度不佳,所以大部分媽媽只會選用PP 奶樽來儲存母奶。

奶樽
PP 材質的奶樽輕巧,不會產生環境荷爾蒙雙酚A,奶樽不易產生刮痕。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