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靚聲王」張偉文失智惡化 撼頭埋牆自殘+掟雜物遭投訴

50+人士健康

廣告

69歲「靚聲王」張偉文2月曾確診新冠肺炎,其後一度有病危消息傳出。5月9日在沙田大會堂舉行了康復後的第一個線上演唱會。當晚他大展歌喉,但經理人方俊透露張偉文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張偉文自出院後暴瘦50磅,不僅受到背部巨形壓瘡折磨,傷口潰爛要看皮膚科醫生服用抗生素治療,更令人擔心的是他因染疫與世隔絕失智症越來越嚴重。

認知障礙 張偉文自出院後暴瘦50磅,兩頰凹陷狀況令人擔心。
張偉文自出院後暴瘦50磅,兩頰凹陷狀況令人擔心。(圖片來源:YouTube@TVB USA)

方俊指張偉文在老人院思緒混亂,撼頭埋牆且大力拍床板自殘還要掟雜物到隔離牀被院友投訴。方俊表示這都是疫情期間張偉文長期被困在老人院,少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就會導致反應更加遲緩。上周的線上演唱會是想讓久未接觸外界的張偉文有點生活寄託且可以動下腦筋。又有報導指張偉文在演唱會當日都不時扭計發脾氣,要經理人用汽水氹返先順利演出。

認知障礙 張偉文出院後見到眾多支持自己的人數度感動落淚。
張偉文出院後見到眾多支持自己的人數度感動落淚。(圖片來源:YouTube@TVB娛樂新聞台)
認知障礙 疫情下少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張偉文反應更加遲緩,失智症嚴重。
疫情下少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張偉文反應更加遲緩,失智症嚴重。(圖片來源:YouTube@TVB娛樂新聞台)

認知障礙 老人,也就是俗稱的「老人癡呆」、或者「腦退化」,其實十分普遍。根據香港認知障礙協會的資料,香港70歲以上的長者,每10名,就有一位是認知障礙症患者。而85歲以上的老人,更加每3名就有一位患者。而認知障礙症 ,的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容易錯過。早前也有網民在網誌上記錄照顧家中認知障礙老人的經歷,希望更多人能夠注意到疫情下長者減少外出,會影響病情。香港認知障礙 症協會總幹事的李雅儀女士,接受Sunday Kiss的訪問,給予照顧者一些貼士。

腦退化不識鏡中人

據美國媒體《MailOnline》報導,來自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現年84歲的Betty Pettit罹上了患阿茲海默症/認知障礙 。最近病情開始惡化,她經過一面大鏡子時看見自己的身影,但並沒有認出鏡中人是誰,並深信是另有其人站在自己面前。

認知障礙
(圖片來源:mailonline)

懷著好奇心,Pettit開始鏡中的自己對話、聊天,還會指著鏡子對家人說,我好像知道她叫什麼名字,她是誰呀?看見Pettit的行為,她的兒子含著淚對媽媽說,鏡子裡的人是你的好朋友,她的名字同樣叫做Pettit。

認知障礙
(圖片來源:Mailonline)

這段母子間的對話經曝光後,Pettit和家人之間的互動引起網友們關注和熱議,Pettit的兒子對外表示,患上認知障礙 的母親現在時常陷入情緒和記憶中斷的循環裡,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她保持開心,不需要特別去指正、挑戰她所說的話。

初期零碎病徵難察覺 母親不肯承認患上認知障礙

小松在網誌上記錄照顧家中認知障礙老人的經歷已有半年,上半年的時候媽媽的病症並不明顯,但是在下半年,認知障礙的表徵越來越明顯:小松的母親也會把天黑,誤以為是天氣不好,快要下大雨,也會不認得照顧自己的工人姐姐。

小松的母親,患上認知障礙,會不認得照顧自己的工人姐姐
小松的母親,患上認知障礙,會不認得照顧自己的工人姐姐(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他認為無法分辨家人是否患上認知障礙,是大部份照顧者曾經面對的問題:「你會非常混淆,究竟她是,還是不是癡呆?現在回想,其實老人癡呆病是好難被發現,因為患者會一力堅拒自己有病,同時他們會用種種方法證明清醒,為自己辯護,好似,我老母到現在為止,她從不承認自己有老人癡呆,只會說她的街坊好友戴太有老人癡呆,還經常提起聽另一街坊說戴太傻得自己會轉圈。」

小松指出,老母在認知障礙變得嚴重後,生存意志也降低了:「開口埋口都已經想死」 他認為母親的厭世是因為她對事情有越來越多的「不解」:「好像本來身上有的工具,一件一件的掉下了,理解世界的能力越來越低,所以老母常說,我想不通,即使簡單的邏輯對應,已解不了,於是對世界的安全感就會失去,不信任別人,甚至認為會陷害。」

照顧者需猜度患者意思 容易感到疲憊

小松的母親因為認知障礙,不懂表達內心的不解和恐懼,也會用錯詞彙或者表達方式,導致溝通出現誤差,對於每每要估計同合理他她的想法,小松感到非常疲憊:「我也聽過,身邊有朋友父母患老人癡呆,廿四小時照顧的親人,反而患上抑鬱症。」他也發現疫情之下,一些老人會害怕外出,希望大家正視老人家在疫情下屈在家,會加快出現癡呆的情況。

認知障礙症病症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總幹事的李雅儀女士為我們解釋認知障礙症的初期和後期病症有什麼:
早期病徵多是短期記憶力衰退,如忘記物品擺放位置或重覆發問,仍可應付基本自理,但較複雜的,如煮飯、財務、處理賬單等會開始出現困難。

隨著病程進展,會出現漸進式的功能衰退,直至後期階段,患者的記憶會出現嚴重缺損,有機會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難以自理而需旁人長期照顧。

認知障礙症診斷方法

李雅儀女士表示,認知障礙症臨床斷症以病徵入手,如出現明顯的記憶衰退,可透過詳細的認知功能評估及醫生的臨床檢查和向家屬及疑似患者查詢病歷及徵狀出現的次數、變化和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有需要時,會以驗血或大腦掃描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4大認知障礙照顧貼士

照顧貼士1. 疫情下減少外出 可利用視訊通話刺激大腦

如認知障礙症長者長期困於家中無所事事,沒身體運動或與親友交流,整天昏睡或呆坐,大腦便因缺乏外來刺激而退化,加上孤獨抑鬱等負面情緒亦會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即使留在家中,也可使用視像電話與親友聯繋,家人亦可安排讀報、簡單家務和運動,保持長者大腦活躍。

認知障礙 照顧貼士1. 疫情下減少外出 可利用視訊通話刺激大腦
照顧貼士1. 疫情下減少外出 可利用視訊通話刺激大腦(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照顧貼士2. 提升患者正面情緒的方法

認知障礙症雖然還未有根治的方法,但如其他長期病患一樣,可以透過藥物及非藥物治療以延緩退化,保持患者的生活質素。故照顧者應多了解病症知識、照顧技巧和照顧計劃,亦可按患者本身的生活習慣和興趣,安排有意義及患者感興趣的活動,維持社交互動,既可健腦亦能保持正面情緒。
如察覺患者的情緒問題嚴重,應向醫生求助。

照顧貼士3. 傢俱佈置花心思 幫助患者日常生活簡化

照顧者可簡化家居環境或步驟以維持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以玻璃櫃門取代木門,物品一目了然,患者便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購買容易操作的電器方便患者應用;安裝恆溫熱水爐、購買二合一淋浴產品,已可減低洗澡的複雜度;利用電話的鬧鐘功能,配合藥盒清楚分配藥物,也令患者易於服用。

照顧者可簡化家居環境或步驟以維持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照顧者可簡化家居環境或步驟以維持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照顧貼士4. 鼓勵患者接受治療的方法

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因記憶衰退或判斷力減弱而不知自己患病,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無需服藥或治療;另外,病症或令患者變得多疑不安,不願吃下自己不清楚的東西。
可安排患者信任的人陪同求診或提醒服藥,例如患者不信任外傭,便可由患者的伴侶或子女指導患者服藥,過程中說明藥物由醫生開出,讓認知障礙症患者看到藥包上的姓名,亦可耐心解釋藥物用途,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及安全感。患者抗拒時,先不要和他爭持,可先進行他感興趣的活動分散專注力,待認知障礙症患者心情平靜後再作嘗試。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總幹事 李雅儀女士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總幹事 李雅儀女士(圖片來源: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更多「認知障礙症」資訊,可前往協會網站了解

常見問題

問:認知障礙有什麼病症?

答:早期病徵多是短期記憶力衰退,如忘記物品擺放位置或重覆發問,仍可應付基本自理,但較複雜的,如煮飯、財務、處理賬單等會開始出現困難。

問:如何照顧認知障礙患者?

答:照顧者可簡化家居環境或步驟以維持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問:如何鼓勵認知障礙患者接受治療?
答:可安排患者信任的人陪同求診或提醒服藥。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認知障礙有什麼病症?

早期病徵多是短期記憶力衰退,如忘記物品擺放位置或重覆發問,仍可應付基本自理,但較複雜的,如煮飯、財務、處理賬單等會開始出現困難。

如何照顧認知障礙患者?

照顧者可簡化家居環境或步驟以維持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如何鼓勵認知障礙患者接受治療?

可安排患者信任的人陪同求診或提醒服藥。

撰文:siuchung.hk@FB、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總幹事 李雅儀女士圖片來源:shutterstock,YouTube@TVB USA,YouTube@TVB娛樂新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