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成因

肺癌成因|香江才女林燕妮不敵肺癌逝世4週年 2大患癌風險因素

50+人士健康

廣告

【肺癌成因】享負盛名的「香江才女」林燕妮於2018年5月31日因肺癌在養和醫院離,她生前與才子黃霑有著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黃霑也因肺癌在2004年去世。肺癌被稱為「無聲殺手」,無論發病數字還是死亡數字,都高居香港頭號癌症殺手之位。

三名弟妹同患癌病逝

肺癌成因 林燕妮曾在節目談及對生死看法。
林燕妮曾在節目談及對生死看法。(圖片來源:YouTube@ TVB USA Official)

林燕妮為家中長女,有兩弟一妹,二弟是著名填詞人林振強,其妹雁妮早在1981年,28歲時就因淋巴癌去世,及後2003年兩名弟弟在不足6星期內相繼因淋巴癌去世。她曾在節目《向世界出發:悟》提到對生死的看法:「我的家人那麼短命,一個二個那麼快就死我是不能控制的,我只能在他們還在生的時候對他們好些。」「我們要超越死亡,接受死亡。」

生前煙癮嚴重

肺癌成因 林燕妮生前與才子黃霑有著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兩人均因肺癌逝世。
林燕妮生前與才子黃霑有著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兩人均因肺癌逝世。(圖片來源:YouTube@ TVB USA Official)
肺癌成因 晚年身體抱養但一直堅持寫作。
晚年身體抱養但一直堅持寫作。(圖片來源:YouTube@ TVB USA Official)

林燕妮的好友劉培基曾接受《蘋果》訪問透露林燕妮生前煙癮嚴重:「佢食煙食得好犀利……我第一次識佢就係煙仔…….」而在林燕妮的文章中,她也曾寫及張國榮勸她戒煙:「有一回我跟他在半島酒店兩個人享受下午茶,我拿起根香煙抽。他說:「我可不可以用戒煙大使的身份叫你不要抽?政府叫我做戒煙大使的。」我說:「不可以。」那他便為之語塞,由得我抽。

肺癌成因
(圖片來源:YouTube@ TVB USA Official)

晚期肺癌存活率低於10%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的2019年數據,肺癌是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死亡率高達27.1%。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添成表示,肺癌致死率較高,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加上早期肺癌一般沒有徵狀,只有約20%患者於第一期被發現,初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介乎68-92%,若第四期肺癌才發現,5年存活率則低於10%,所以及早發現和治療是非常重要。

4大肺癌成因 吸煙為頭號風險因素

肺癌成因1.吸煙

肺癌成因 肺癌患者多以煙民為主,越早開始吸煙,吸煙越多,風險越大。
肺癌患者多以煙民為主,越早開始吸煙,吸煙越多,風險越大。(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肺癌成因相比其他癌症明確得多,就是吸煙!肺癌患者多以煙民為主,越早開始吸煙,吸煙越多,風險越大。而在各種的煙製品中,香煙誘發肺癌風險最高。

肺癌成因2.吸入二手煙

就算沒有吸煙習慣,長期吸入二手煙,三手煙都有較高風險患上癌症。早前就有內地傳媒包袋,河南一名女子長期吸入丈夫的二手煙和三手煙,最終與丈夫同患肺癌。當地的腫瘤科主任王啟明就表示,二三手煙的危害更大更持久,因煙草殘留物會停留在衣物、傢俱、牆壁等地,「幾個星期都去不掉」,長期與煙民一起生活患上肺癌的機會也大增。

肺癌成因 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吸煙者的配偶因吸入二手煙而患肺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三成。接近兩成的兒童患癌個案與父親吸煙有關。
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吸煙者的配偶因吸入二手煙而患肺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三成。接近兩成的兒童患癌個案與父親吸煙有關。(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肺癌成因2.空氣污染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曾有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世界範圍內,空氣污染是22.3萬肺癌致死病例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把懸浮微粒PM2.5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質,工廠廢氣排放,車輛尾氣,燃燒廢棄物等均有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因工業及職業關係曝露於某些化學品或建築物料(如石棉、鎳、鈾、鉻化物、砷、多環、烴及氯甲基醚)也會增加患上肺癌的風險。

肺癌成因3.家族遺傳

家族有癌病歷史的患者有較大風險產生細胞病變,患上肺癌的風險也比其他人更高。

肺癌常見10大症狀

肺癌成因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1.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
2.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
3.呼吸或咳嗽時伴隨疼痛
4.經常呼吸困難、氣短、出現喘鳴聲
5.持續胸痛或肩膀痛且有惡化情形
6.聲音沙啞
7.經常感到疲倦
8.無緣無故消瘦、食慾不振
9.吞咽困難或疼痛
10.面部腫脹、頸部淋巴有腫塊

藥物幫助戒煙

世界衞生組織將每年五月三十一日訂為「世界無煙日」,衛生署為響應「世界無煙日」,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推出「六月.戒煙月」活動,鼓勵吸煙人士作出戒煙嘗試。現時衛生署有提供免費戒煙藥物,療程需8至12星期。

肺癌成因
(圖片來源:Facebook@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圖片來源:YouTube@ TVB USA Official,新傳媒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