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康復

癌症家族|一家3口先後患大腸癌 曾被斷言只剩3個月命 靠1招康復17年不復發

50+人士健康

廣告

大腸癌康復|末期大腸癌都可以康復?台灣台中榮民總醫院近日就分享了一家三口罹患大腸癌末期最後都得以痊癒的案例。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小兒子在17年前患癌,曾被斷言只剩3個月至半年命,而在積極的治療之下至今仍未復發。他們三母子日前在台灣出席分享會鼓勵病友「只要配合治療,大腸癌都可以被治癒。」

大腸癌康復|小兒子先確診惡性腫瘤

這個大腸癌家族中最早發病的是52歲的兒子,他在17年前還是35歲時就發現升結腸長有惡性腫瘤,開刀才發現腫瘤已經擴展十二指腸和胰臟,無法切除。醫生斷言他可能只剩3個月至半年生命,只能化療,但他並沒有放棄治療,術後配合化療多年未復發。

大腸癌康復|82歲老母親和55歲兄長相繼患癌

大腸癌康復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82歲的媽媽也在在2013年發現癌症末期,橫結腸長有11cm巨大腫瘤。原本媽媽覺得自己年紀大不願治療,但在家人的說服下勇敢接受15次化療後康復。55歲的兄長也因肛門排出血塊求醫,最後確診大腸癌,腫瘤靠近肛門,經過3個月放射性治療,腫瘤已經成功縮小消失。

遺傳大腸癌機率高4倍

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黃俋霖表示這個治療個案中也看出,腸腫瘤完全消失的成功率可達40%。該患者個案與跟遺傳有關「有一個症候群是,這個症候群通常是在家族性,然後上下連續兩代,家族內連續有三個人是被診斷,是大腸癌的一個情況,其中有一個要小於40歲以下。」因此若家族其中一人患有大腸癌,其他家人患上大腸癌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2-4倍,建議有家族病史的人40歲開始就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康復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香港政府亦在2018年起把大腸癌篩查計劃恒常化,並在2020年資助50至75歲的市民,每兩年進行一次檢查,透過驗大便有否隱血,然後再檢查有否息肉。但劉醫生指出,大便沒有隱血不代表沒有患癌,據美國癌症協會、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澳洲大腸癌協會等指引,呼籲將大腸癌篩查年齡由50歲降至45歲,港府亦宜作出考慮。此外,已有一些學者表示,肥胖問題在發達國家及年輕人口當中愈發嚴重,由於肥胖可引致腸道微生物群轉變,所以估計這與年輕人患大腸癌上升有關。

大腸癌5症狀

1.糞便帶血(鮮紅或深黑色)或附有黏液
2.大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星期(例如間歇性便秘或腹瀉,糞便幼如鉛筆,排便後仍想再大解)

3.腹部不適(腹脹和絞痛)
4.體重下降而無明顯原因
5.持續感到疲倦或虛弱

早期的大腸癌可以是無明顯症狀,有以上之一症狀亦並不代表你有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進行大腸鏡檢查,是保障健康的最佳方法。

本港的大腸癌篩查計劃並沒有設定參加者限額,政府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篩查,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若有,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息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每次診症獲政府資助280元,包括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後由基層醫療醫生提供第二次診症。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