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油

10歲童患高血壓一家3人中風 揭因炒菜用錯油?附選擇食油貼士

50+人士健康

廣告

10歲都會有高血壓?10歲都中風風險?有台灣資深毒物科護士就分享曾經遇到一家人因為三餐都用豬油煮食,全家有三人中風,連10歲的孩子也患上了高血壓。因此建議大家在煮食時多用不同的食油,一種油用到底也有健康風險。
 食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台灣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曾經遇到的病例,該家庭以賣豬肉維生,因此全家三餐都吃豬肉也食用豬油煮菜。怎料他們家中就有三人因此中風,10歲男童患上高血壓。因豬油的飽和脂肪較高,容易令血液凝結,引起血管硬化、中風、心臟病等問題。譚敦慈指出,豬油可以用來適當調味,但不適合長期食用。

不飽和脂肪為更好選擇

另外她引述美國心臟科醫學會資料,選擇食油時應考慮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愈高便愈能增加人體的好膽固醇含量,相反,若飽和脂肪酸愈高就會增加壞膽固醇,市民可以多選用苦茶油、芥花籽油、橄欖油等食油。

 食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什麼是健康食油好選擇?

根據衛生署資料,脂肪可為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兩大類,前者會增加患病風險,而後者則會降低膽固醇水平。

不飽和脂肪食油來源

 食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不飽和脂肪可分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能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 水平,保持血管暢通。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是必需脂肪酸,由於身體無法合成製造,必須從食物吸收,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它們能稀釋血液濃度,降血壓及改善免疫系統功能。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水平。

不飽和脂肪主要包括植物油
如橄欖油、芥花籽油、花生油、粟米油;
種子如瓜子、松子;
硬殼果如合桃、腰果等。

飽和脂肪食油來源

飽和脂肪使血液更易凝結,引致血管硬化、中風、心臟病等疾病,並促進肝臟產生膽固醇,過量更會令血液的壞膽固醇上升,其不良影響比過量進食膽固醇還大!飽和脂肪主要來源是動物性脂肪,即肉類、牛油、豬油、忌廉及蛋黃等,而植物性飽和脂肪則來自椰子油及棕櫚油。

健康食油也不能超量

即使是健康的食油,亦不能過量。 成年人每日脂肪(已包括油類)的攝取量,應為熱量的30%。 以一個運動量不多的文職人士為例,每日需要1,500大卡熱量,折合脂肪標準應為450大卡。 每九大卡約為一毫升油,亦即食 油分量每日不應超越50毫升。 須留意的是,日常食物如豬肉已含脂肪,實際烹煮時,用油量應更少。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