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

自學都得!中醫教你推拿打通四大穴位

健康

廣告

都市人工作忙碌,成日都想按摩推拿解痠痛,不如跟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自學數招,為愛人舒筋活絡、袪邪扶正,更能收調和陰陽之效。不過自學前,先了解幾個重要問題!

1) 推拿與按摩有何分別?

一般人常混淆推拿與按摩,其實二者分別頗大。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解釋,「按摩」種類多,如印度式或泰式,主要為紓緩及放鬆繃緊的肌腱及精神。而「推拿」則以人手在身體上的穴位與經絡上,作「推、拿、按、摩、揉、揑、點、拍」等不同方式的發力動作,務求達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袪邪扶正及調和陰陽之療效。
「中醫指『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簡單指周身痠痛或疲倦,乃因經絡穴位堵塞不通。」彭醫師解說。

彭醫師指人體全身滿布經絡與穴位,以港鐵路線作比喻,經絡為港島線,穴位則為中環站,打通每個點即能令氣血暢行至每條線,可見推拿比按摩有更深層次的治療作用。

2) 推拿會引致中風嗎?

引致中風或脊椎錯位的,多數是因為「啪骨」、「咯頸」,原因是施行者的手勢錯誤,或受按者的肌腱未完全放鬆而引致意外,然而這些手法少見於正統推拿中。不過,若然按壓的力度過重、過強亦會容易導致韌帶損傷或肌肉發炎。

如果推拿或按摩後,見四肢乏力、手腳不協調或肌肉筋腱痛楚變嚴重,這就要盡快求醫。

3) 每日何時才適宜推拿?

每日任何時候都適宜推拿,但日夜效果不一,日間推就可以促進腳部的氣血循環,暢通經絡來固本培元;夜間推則可以放鬆繃緊及僵硬肌腱,減痠痛及水腫象腿情況。「人體十二經絡與十二時辰相對應,想推拿達最理想效果者,不妨因應不同時辰,為相應的經絡作推拿。」彭醫師說。

飯前推拿有助大腦活動中樞和交感神經處於鎮靜狀態,消化腺分泌量會遭到遏止而減低食欲,但切記飯前約45分鐘要完成推拿才最健康。

4) 如何揀選推拿中心?

坊間美容中心亦會聘請認可的專業中醫師作推拿服務,只要領有專業學歷證明書,證明懂得中醫推拿原理者,應屬正統及健康,均可信賴。但若然只曾修讀相關短期課程者,對推拿學問的認識只流於表面,手法亦會簡單及粗糙,一般只能起放鬆肌肉及消除疲勞的短暫作用。

坊間推拿按摩服務種類繁多,最好揀選有認可學歷的專業推拿師傅,以確保安全。

5) 推拿主要推哪些位?

推拿主場在「雙腳」,因為此乃全身穴位匯聚之處,單以一隻腳掌計就有31個穴位,以雙腳計則有逾60個穴位,連接人體各臟腑的十二經脈有一半起止於腳。彭醫師指,中醫學認為「寒從腳下生」,人的腳就好似樹的根部,樹是否長得茂盛,在於根是否強壯健康,人體是否夠元氣,其中一個重點就要看雙腳穴位經絡是否暢通。

家用的足部按摩機其實亦猶如人手推拿, 如滑動、揉揑、滾輪、震動的作用, 特別是能包裹小腿及發熱的按摩機,能兼顧行走小腿上的經絡,而且促氣血。

經常穿長靴的女士,更應該常常作腿部推拿,以便放鬆僵緊的肌肉,同時打通閉塞的經絡。

下頁有:簡易自按四大穴

簡易自按四大穴

推拿最緊要手指夠力,若錯用指力容易導致掌指關節炎或「彈弓指」。纖瘦無力者可以圓棒代替,不過這就只能發揮「推、按、摩、揉、點、拍」手法,而未做到「拿、揑」。
當按對穴位後,受按者就會有「痠、麻、脹、痛」感覺。若避免錯用指力而弄巧反拙,市面具有推拿兼按摩功能的足部按摩器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彭醫師向大家推介以下四大穴位,記得每個穴位持續按壓約5分鐘。

足三里穴
主治: 保健穴,治脾胃虛弱,促氣血運行,改善氣弱疲倦情況。
位置: 小腿前外側,從膝頭側凹陷處以下四隻打橫手指,距脛骨一橫拇指的位置上。

三陰交穴
主治: 養血調經,寧心安神,主治女性經、帶、胎、產等毛病。
位置: 足踝內側上方,四隻打橫手指處的脛骨後凹陷位置。

湧泉穴
主治: 補腎強筋骨,減腳痛及水腫情況。
位置: 腳底平均分三分部,上三分一的中間凹陷位置。

陰陵泉穴
主治: 相等於中藥的利濕藥,主治腹脹、水腫、小便不暢或失禁等問題。
位置: 由足踝內側起,沿脛骨向上推至頂端的凹陷位置。

 

撰文:曾莉嘉
攝影:Paul、新傳媒資料室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