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

預防媽媽手!新手爸媽湊B防傷有法

健康

廣告

新手爸媽湊B 最幸福開心,幾疲倦都唔會喊辛苦,初為人父人母,抱BB即使抱到媽媽手(手筋發炎),仍然忍唔住手繼續抱。其實唔少新手父母都有湊仔湊出周身痠痛嘅經歷,湊仔並唔係一時三刻短暫嘅事,要長期作戰就要避免不必要嘅勞損,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師教大家防傷四大法。

拆解「媽媽手」

誘因:

手腕長期重複發力轉動,拇指對下近手腕外側的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與外展拇長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就會受擠壓及磨擦,持續下最後形成炎症。

徵狀:

1. 初期:屬於急性發炎期,患者的大拇指底部近手腕處,用力時會感到疼痛,痛楚較為尖銳,嚴重時甚至夜晚會痛醒;
2. 後期:一至兩星期後因為身體的復元機制,尖銳痛楚一般會慢慢消退,但若然沒有足夠的休息,受傷的肌腱就會結痂(Scar)或出現結節,使手腕無力,但隱隱疼痛會持續。

7

 

錯用手骨交抱B 傷肌腱

大部分勞損只因重複又加上錯誤姿勢所造成,香港理工大學康復及治療診所註冊物理治療師簡家傑(Albert)拆解,楊千嬅所謂的「手筋炎」或被誇大指「抱甩骹」,正確學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俗稱「媽媽手」。
原因是一般人雙手抱起寶寶時,錯用手腕發力,導致手指公下近手腕外側處的肌腱不斷重複磨擦致發炎。只要持續重複動作,不消一、兩個月就有機會患上。「抱寶寶時應該以手肘發力,而非手腕。此外,長期作重複的手腕動作工作的人士,如電腦工作者、包裝工人等都屬高危者,患症後仍然不休息及治療的話,不但會拇指未能抬起、手腕無力,嚴重的有可能肌腱撕裂。」Albert 強調說。

1
物理治療師Albert 指,當炎症引致手腕無力時,就連扭毛巾、扭門鎖都會無力。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原來以手腕發力(紅圈)抱起寶寶,是患上「媽媽手」的主因。

 

用橡筋練手指

預防: 生育前不單要預備好一堆BB 用品,還要練好肌肉,特別是手部肌肉,以防湊仔勞損。以下兩組強化手部操,每個動作固定4秒,重複10下為1組,左右手共做2至3組。

1 橡筋操

3

手肘與手腕平放枱面,用一條普通的橡筋,套着五指;

4

五指用力撐開橡筋。

2 拳頭操

5

舒展肌肉:有效紓緩繃緊肌肉。手肘平放枱面,手握拳頭包緊拇指向下壓,固定20秒,重複5下向下壓。

6

強化肌肉:有效強化手部肌肉,減低肌肉痠痛機會。一手垂直並握.啞鈴,另一手扶着手肘位, 手腕發力向拇指方向抬起啞鈴,然後向下壓向手指尾方向。

治療: 病發當下,首先要休息而不能「死頂」繼續抱,然後冰敷消炎消腫。為免患者二度受傷,可以戴上具保護性的護腕。

 

彎腰抱B 傷腰膝

腰背痛是另一常見的湊仔勞損,調查顯示有一半孕婦都會腰痠背痛,若然繼續錯誤姿勢,加上沒有休息,有15% 至16% 媽媽會成為慢性腰背痛患者。
「媽媽患的與一般辦公室工作者患的腰背痛是有分別,孕婦因為陀寶寶時腰骨已承受壓力,而盆骨亦會向前墜,所以她們還會有盆骨疼痛。」Albert 還解釋,懷孕時女性的荷爾蒙會有變化,引致骨骼的韌帶鬆弛,產後仍未回復正常,若然每日的抱仔、換片、沖涼等動作仍然是彎腰,就會加劇腰背所受的壓力;而且產後孕婦有一定體重,膝關節因荷爾蒙變化會變弱,若加上長期抱寶寶,結果腰、膝關節同時告急現痛楚。

曾經試過腰痛、陀BB 時見腰痛或少運動兼過重的媽咪,都是腰骨痛的高危者。

用波波強肌肉

預防: 練好手指可以防手痛,強化腰背肌肉及大腿四頭肌就能防腰背與膝痛。健身球可以製造一種不穩定的平面,迫使人用背腰肌肉來固定,以及強迫大腿四頭肌使力,故能達練肌之效。

10

健身球置於牆上,需要背部挺直來壓着健身球,兩腳與肩同寬,雙手放於大腿上;

11

踏前一步,收腹並向下座,直至膝頭沒有超過腳趾為止, 固定動作約4秒,重複10次為一組,每日練習2組。

治療: 腰背或膝頭見痛時,切記休息,不要再承受重壓,並作熱敷以放鬆繃緊的肌肉。

 

個案 9磅心肝椗的壓力

「我生完復元得好快,加上阿仔是我心肝椗,所以出院後就自己湊。不過有次幫阿仔換完尿片後抱起他當下,手腕即時爆出尖銳的痛楚,腦海立即閃過『阿仔重到壓斷手筋』想法。」原來34歲Irene 的囝囝重9磅,屬超大碼寶寶,抱上手時總覺得吃力。
「手實在太痛,只好叫工人姐姐抱,然後即日看跌打,我慒盛盛隨便讓他敷藥就回家。我怕藥味令阿仔不舒服,所以貼身照顧他的工作,全交由工人做。」但Irene 手腕情況並無大改善,不但自始感到手腕欠力,如扭毛巾、開門鎖、開汽水蓋都會無力。有時手腕內以乎腫脹,伴隨壓感,手指有時會感到麻痺,而且夜晚亦經常痛醒。

「個幾星期後,我見跌打無用就改看骨科專科,誰料醫生指我患的是『媽媽手』,因為經常用錯手腕發力抱囝囝而造成,是肌腱發炎而非斷裂。另外,經常屈曲手腕餵奶、掃風,手腕還有輕微的腕管綜合症。」雖然因遲了求醫而稍稍拖延病情,但幸好事後她已停止抱囝囝,讓手腕休息,醫生轉介她至物理治療師處作康復治療,首先戴上護腕以作保護,並且學習正確湊寶寶姿勢外,還學會伸展及強化手腕肌肉運動,約兩個月後情況大大好轉。

12

 

其他勞損逐個數

1. 網球肘:爸媽常常需要一手抱B,一手提尿片、奶粉等重物,持續下就會致使手肘外側位拉傷見痛。
解決方案:用孭帶代替抱,兩手便能分擔重物。
2. 肩膊痛:雙手長期抱寶寶,雙肩自然「樁」向前,拉扯着肩胛背肌見痛症。
解決方案:保持正確姿勢,雙肩向後轉動,收緊肩胛背肌,背脊挺直。用孭帶代替抱。
3. 腕管綜合症:手腕不斷屈曲受壓,如抱寶寶、托頭仔掃風、餵奶等動作,使手腕的肌腱發炎及腫脹,有機會壓迫到當中的神經線,使手指麻痺無力。
解決方案:左右手輪替餵奶或掃風工作。並且抱寶寶的一方手臂下應有軟墊承托,放鬆手腕。

雖然暫時未有數據證明哪款孭帶是最好,但備有護腰帶款式的則較能幫爸媽平均卸去脊骨壓力。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