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自行收生

中一自行收生 英中爭崩頭

育兒

廣告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將於1月4日展開,學校選擇不受地區限制。隨着近年適齡學童人口下跌,自2013/14年度起,全港350多間官津中學參與為期三年的「211」或「111」減派方案。直至2016/17年度停止減派,意味着新學年學額增加,學校選擇較前兩年多,不過搶手名校及英中繼續「爭崩頭」。想「一矢中的」獲心儀學校取錄,申請前要先掌握各區形勢,定出合適的報名策略。

最多報兩間學校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每間官立、資助、按位津貼中學及參加派位的直資中學,將預留不多於30%學額供自行收生,其餘70%學額留待統一派位,參加派位的直資中學則可預留多於30%作自行收生。小六學生已透過就讀的小學,收到兩份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表,家長可不限地區為子女向兩間心儀學校報名,有第一志願及第二志願之分,並須親自到有關中學遞交申請表。家長毋須讓學校知道選校次序,遞交申請表時應撕去印有選校次序的存根。如學生同時獲兩間申請學校取錄,教育局將根據選校次序分配學位。家長選校時應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特色、收生準則與比重及自行分配學位數目,從而選擇適合子女的學校。

英中學額略增

教育局針對升中人口下跌及紓緩縮班而設的「211」或「111」*減派措施,於本學年正式結束。不過,適齡中一學生人數持續下跌,教育局預計2016/17年度將有46,100名學生參加中一派位,較去年減少約600人,估計將出現約5,000個剩餘學額。教育局在7月公布「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措施不變,凍結英文班數目。全港119間全開英文班的中學,明年新學年約有4,900個自行分配學額,較去年微增約30個,東區、北區及黃大仙區英中各增約10至20個學額不等,其他地區則學額相若。加上統一派位的學額,英中共提供16,520個學額,整體比去年增加133個。雖然整體競爭不如以往激烈,但著名英中依然吸引大批學生報讀,想爭一席位絕不容易。

*參與學校第一年每班減2人,第二、三年每班減1人,或三年均每班減1人。

九龍城區英中多

九龍城區名校雲集,29間官津中學中傳統英中佔11間,區內共提供1,158個自行收生學額。著名男校喇沙書院開 7班,提供76個自行分配學額,數目屬區內最多。喇沙學額競爭激烈,即使學額較同區學校多亦供不應求,故早年未有參加減派方案,以免加劇競爭。喇沙附設直 屬小學,每年預留逾百學位予小學畢業生,但仍有部分學生未能原校升讀。學校看重面試表現,佔收生標準40%,成績、操行、課外活動及獎項則佔60%。

 

除了喇沙,區內以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及民生書院名氣大,至於旅港開平商會中學、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等地區英中,實力亦不容忽視。黃笏南預計於本學年校舍重建工程完成後,由大圍新翠邨的臨時校舍遷回九龍塘牛津道校舍。

灣仔區 / 中西區 單性校集中

各區適齡中一學生人數及英中學額不同,因此每區競爭情況有異。灣仔區、中西區及九龍城區較多傳統英中,被指為較容易入的英中區,想跨區入讀英中不妨考慮這三區。灣仔區有7間英中,皇仁書院、香港華仁書院、瑪利曼中學、聖保祿中學、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及香港真光中學均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名校,共提供299個自行分配學位。區內有不少單性別學校,尤以女校為多,家長如想選擇男女校,可考慮英中聖公會鄧肇堅中學。灣仔區以傳統名校皇仁書院備受家長追捧,每年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均大受歡迎,本學年43個自行收生學位,共收到約600份申請,平均約14人爭一學位,競爭情況與去年相若。

中西區僅有9間官津中學,但英中多達7間——英皇書院、聖若瑟英文書院、高主教書院聖嘉勒女書院英華女學校、聖類斯中學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中比例相當高之餘更是「粒粒皆星」。英華女學校每年有約500人在自行收生階段報名,平均約10人爭一位。學校因中環羅便臣道的校舍重建,而遷至深水埗臨時校舍,不過因此吸納更多九龍及新界區學生報讀。校舍重建工程預計於2017/18學年才完成,家長要留意新學年入讀須於深水埗臨時校舍上課。

東區三校增班

東區20間中學中有7間英中,包括兩間名官中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及筲箕灣官立中學。而中國婦女會中學、港島民生書院及聖馬可中學,新學年因循環班制將增加一班,共開設五班中一,令區內較去年增加約20個學額。區內名校張祝珊英文中學本學年開五班,提供48個自行分配學位,收到近390份申請表,平均8人競爭一學位。但在循環班制下,張祝珊新學年將轉為四班,自行分配學位由48個減至38個,預計減班後申請人數相若,只是競爭更為激烈。

沙田區英中吸跨區生

沙田區成為收生不足的重災區之一,區內有39間官津中學,英中多達14間,如聖公會曾肇添中學、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沙田官立中學、聖公會林裘謀中學。早年除了沙田官立中學不參與「減派」外,其餘英中分別選擇「211」或「111」方案。隨着新學年減派措施完結,沙田區英中學額上升,相信可增加學生入讀心儀英中的機會。不過,由於沙田區英中學額較其他地區多,不少家長跨區湧入,即使學額增加也不能掉以輕心。以沙田培英中學為例,本學年收到580份申請表,競爭38個學額,平均約15人爭一學位。值得留意,同屬英中的賽馬會體藝中學採取百分百自行分配學位,5班共170個中一學額均自行收生。

屯門區收生受壓

全港除了北區及觀塘區學額供求平衡外,其他區均出現學額過剩,以屯門、沙田及黃大仙區最嚴重。屯門區有38間中學,英中佔7間,學生人數下跌較多,剩餘學額亦最多,預計未來幾年為收生低谷。今年誕生一位中學文憑試(DSE)7科5**狀元的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本學年僅收到255份申請表,較去年的281份減少約9%。同區的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收到372份申請,比去年的362份微升。面對收生壓力,不少學校出盡法寶吸引學生報讀,如設立跨境 / 跨區學生交通津貼、為元朗及天水圍的學生提供免費校巴等。

黃大仙區學額過剩

黃大仙區人口老化,學額過剩問題嚴重。除了區內受歡迎學校,如傳統英中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不少學校都面臨收生壓力。此外,按隔年循環班制,黃大仙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新學年將增加一班,開設五班中一,較去年增加約10個學額。同位於九龍東的觀塘區則學額供求平衡,聖言中學和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分別約14人爭一學額。

 

●撰文:Irene Lok
●攝影:Clay Lam、新傳媒資料室
●Model:Chincco Lai@Pure Models & Hugo Chan

 

※如欲率先接收資訊,請讚好我們的FB專頁並於「已讚好/Liked」選單設定「搶先看/See First」,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