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矮

孩子 過矮 家長及早留意

健康

廣告

在不少電影中都有這一幕:家長為子女量度高度,在牆上畫上刻度,一筆一劃都見證着子女的成長。不過,究竟何謂兒童「標準」的身高呢?醫生一般會以兒童生長圖身高線標準作指標,即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的高度,在統計學上訂定的高度範圍。若兒童身高低於身高線的3% 以下,則屬於 過矮 。若對子女的生長速度有疑問,家長可尋求醫生進行檢查,有需要時可注射生長激素,刺激身體長高。

 

撰文:鄭碧純(兒科專科醫生)|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普遍來說,有兩類家長較緊張子女的高度,一類是夫婦較高,子女卻較矮;另一類則是夫婦都較矮,擔心子女同樣偏矮。兒童 過矮 ,一般原因不明,亦有10% 至15% 足月(滿37周或以後)出生、出生時輕過2.5公斤或身長少於45厘米的嬰兒,長大後會較「細粒」。

另外,過矮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病徵,如是腦下垂體出現問題,令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還有是甲狀腺問題、新陳代謝綜合症、慢性腎衰竭及只發生於女性的X染色體異常等。 過矮 的兒童可能會被同學嘲笑,或是因身形較「細粒」在運動的表現上較差,而感到自卑,影響其心理發展。如 過矮 是由其他疾病導致,更會影響整體健康,需要及早確診及醫治。因此,父母應於子女在幼童時期,留意他們的身高發展。

過矮有得醫?

若確診兒童因某些疾病而未能正常長高,首要當然是對症下藥,改善病情,讓兒童慢慢「追回」高度。但若是生長激素缺乏症、出生少於胎齡或原因不明的矮小個案,兒童可每天注射生長激素促進生長,有助增高。注射生長激素的療程因人而異,一般會在進入青春期時、骨板閉合時便停止。不少家長會擔心副作用,但其實一般並不嚴重。注射生長激素後,小孩可能會感到輕微的「生長痛」及水腫,而較罕見的則會出現股骨頭骨滑脫及嚴重頭痛。

曾經有名九歲多的女孩子,當時只有約116厘米高,比兒童生長圖身高線的3% 還要低9厘米,即比同齡的中位高度矮23厘米,因此她的父母來求醫。檢查後發現,女孩的骨齡只有七歲多,比實際年齡小,惟原因不明。經過注射生長激素三年多後,該女孩的身高終於達到身高線的3%。

鄭碧純
兒科專科醫生,為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亦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兒科)。面對兒童患者,她強調治病之餘,也要令他們擁有快樂童年。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