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林火山》首映影評出爐 網民列3大致命傷:一日唔出世都唔代表失敗
史上最貴港片《風林火山》拖足7年終上映
由麥浚龍(Juno)執導的《風林火山》在2015年開始籌備,在2017年正式開拍。當時麥浚龍斥資近4億,搭建了1:1的銅鑼灣實景及雪景,做足保密工作,叫一班電影迷都感到非常期待。不過電影拖足7年都遲遲未能上映,就連負責配樂的坂本龍都在去年離世。直至上月,負責《風林火山》預告剪接的剪接師黃海在出席「網絡時代的預告片魔法」座談會中透露《風林火山》已經完成,並分別準備了兩小時、三小時及六小時的電影版本。

《風林火山》外國影評曝光
Screen Daily 網站在康城首映後發文指出:「節奏不連貫、敘事介於神秘和混亂之間,幾乎讓人難以理解……」作者用”narrative messiness”形容電影,有讚賞視覺效果,尤其開幕金城武在隧道睡在床上以及落雪的銅鑼灣好eye-catching。影評最後又補充:「由於缺乏大量情感和敘事連接,觀眾必須花大量精力才能弄清楚角色是誰,以及為什麼他們會出現在故事中或從故事消失。」

台灣影評人:希望麥浚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另一位身在首映現場的台灣影評博客「地下影評」,也有臉書分享了首輪觀影經驗:「放映結束接近午夜 3 點,但這可能是我在盧米埃廳內聽見最稀落的映後掌聲,觀影過程也不斷有人離席,我待到了最後,但我不確定我到底看了什麼。《風林火山》設立在一個超現實的舊香港世界,這座城市下著雪,始於一場銅鑼灣的恐怖攻擊,而從一開始,所有的事物在我看來都有一種「假的狀態」——故事是假的、特效是假的、人物是假的、表演是假的、背景是假的,而這個「假的狀態」,我也不太確定是不是麥浚龍的一種手段,去架空、去表述另一種影像敘事上的政治方法。至於這個「假的狀態」的手段——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話,在《風林火山》是否有效、是否能夠成立,也同樣是我想知道的。而麥浚龍確實也在《風林火山》試圖創造屬於影像的「文學性」,但麥浚龍在這部電影的故事閱讀方法、影像美學的實踐,讓他的電影距離觀眾太過遙遠,或許也就是因為這個距離,始終讓我走不進去這個超現實的舊香港世界,太難了。對於《風林火山》我有太多疑問,而我真的希望麥浚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香港影評人:彈多過讚?!係同期望有落差
在Threads平台上,也有不少關於《風林火山》的討論,其中一位參與世界首映的網民撰文對電作出評論,不過就彈多過讚:「開頭嘅隧道shot同『落雪銅鑼灣』係拍得靚嘅,整體嚟講production design都唔錯 」講要批評的地方,就寫了一大段:
「劇情真係好混亂,三個主線連唔到一齊。有好多人話因為原版6個鐘要格硬cut到兩個鐘所以可能好多連結位都cut走咗。我認同係難做嘅,特別因為主角都係出名嘅演員,好難話直接cut走一個故仔去簡化套戲。但解決依個煩惱唔應該係觀眾嘅責任,如果真係要六個鐘先講得晒,咁我寧願你唔剪依個兩小時版本。 我知道大家對套戲期望好大,我都係,但係事實就係同期望有落差,大家唔需要特別搵藉口話係因為外國人睇唔明而話難睇。可能咁啱只係我哋康城依場二千人覺得唔好睇,到時真正上映大家可以自作判斷。」
《風林火山》故事背景:
1994年香港處於輻射區的中心地帶,並受到放射性塵埃或冰雪的破壞,出現了藥品短缺的情況。臥底警察(Mak)成為自殺式炸彈並炸毀Q-IN董事長所在的醫院後,Moreton開始實施重塑公司遺產並洗清罪名的計劃。
網民未睇先預測指出三大致命傷
1)片長太長 怕會「長篇大論」
消息一傳出,不少網民都表示擔心電影片長太長,會令電影節奏變得太緩慢,更建議應該賣版權給Netflix分集播:「中途有冇得放飯先!同返工差唔多時間哦!」、「將版權賣畀netflix或者disney咪仲好,等佢地播」、「六小時未必是好事,長篇大論,詞不達意」。不過剪接師黃海亦有提到其實六小時版本將不會送審,所以觀眾並不需要太擔心。
2)時隔7年上映 演員「面目全非」
網民認為《風林火山》拖得太遲上映,大多演員的外貌都已經同7年前大有出入。網民怕到時電影上映,但戲中的演員「面目全非」,會令觀眾們難以入戲。

3)雲集5大巨星 怕會互相「搶戲」
今次《風林火山》雲集5大巨星金城武、劉青雲、古天樂、梁家輝和任賢齊,陣容鼎盛非常吸引。不過拍攝當時就有傳出金城武、梁家輝和任賢齊與導演麥浚龍意見不合,片場火藥味濃;再加上五位巨星各有各風格,怕會五位各有各搶戲,令電影失去平衡。

麥浚龍剖白已睇過無數次 網民:一日唔出世都唔代表失敗
好多觀眾都期待呢套戲早日有得睇,而麥浚龍早前接受傳媒訪問剖白這套戲,已不知道看了幾多次,睇住這套戲怎樣成長,又指作品有它的命,「我後期完成,我只能夠陪住佢」。對此網民紛紛表示:「有錢真好」、「佢拍俾自己睇」、「一日唔出世都唔代表失敗」、「潛台詞:無諗住上比你哋班蟻民睇」、「有錢人有好多唔同嘅生活方式同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