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易潔鑊

消委會易潔鑊|千元品牌花近16分鐘加熱至190度較最快慢9倍 1款塗層剝落

家事達人

廣告

消委會易潔鑊|消費者委員會最新公佈的易潔鑊測試結果顯示,市面產品在傳熱速度、熱力分布及安全性能方面表現參差,部分樣本甚至存在潛在風險。是次測試涵蓋24款直徑26厘米或28厘米的易潔鑊,售價由90至90至1,750不等,結果發現部分產品未能符合歐洲安全標準,消費者選購及使用時需格外留意。
消委會易潔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傳熱速度差異顯著 最慢樣本需近16分鐘加熱

易潔鑊的傳熱效率直接影響煮食效果及能源消耗。測試發現,不同樣本的加熱速度差異極大,最快的6款可在2分鐘內升至190°C,而最慢的一款是Ballarini,則需近16分鐘(15分鐘56秒),相差逾9倍。另外3款德國菲仕樂Fissler、日本和樂亭、特福Tefal,都需要超過5分鐘才可升溫至190度。此外,熱力分布亦不理想,4款樣本包括Vita Craft、EZ COOK PROFESSIONAL、diseno和意美廚IDEALE CHEF的局部溫度超過290°C,超出標準上限,其中3款為網紋或蜂巢紋塗層設計,可能因表面凹凸不平導致受熱不均。傳熱過慢或溫度分布不均,不僅影響烹調效果,更可能因延長加熱時間而增加能源消耗。

防黐底表現未達標 5款塗層耐用性不足

防黐底功能是易潔鑊的核心賣點,但測試發現4款樣本未能通過歐洲標準測試。在模擬長期使用後的測試中,3款樣本包括Vita Craft、EZ COOK PROFESSIONAL和意美廚I DEALE CHEF無法完整取出煎製的班戟,另1款Rossetti甚至出現塗層剝落並黏附食物的情況。此外,5款採用聚四氟乙烯(PTFE)塗層的樣本,在接觸酸性食物(如番茄醬)7天後,塗層出現微細氣泡,顯示其抗腐蝕能力不足,長期使用可能影響安全性。

安全隱患:2款手柄防火測試不合格 4款過熱欠警示

手柄的安全性能同樣不容忽視。測試中,2款樣本ome Coordy和Topvalu BESTPRICE的手柄未能通過防火測試,火焰點燃後未能在15秒內自動熄滅,存在潛在火災風險。此外,6款樣本的手柄金屬部分溫度超過55°C,其中4款未在包裝或說明書上標示警告字句,可能導致使用者燙傷。消委會呼籲廠商改善產品設計,並加強安全標示。

化學安全性整體理想 僅1款檢出微量PFOS

在化學安全測試方面,大部分樣本表現良好。總遷移量及重金屬釋出量均符合歐盟標準,僅6款在醋酸測試中檢出微量非揮發性物質,但含量呈下降趨勢,符合要求。重金屬測試中,雖有6款樣本檢出鋁、鋇等元素,但均未超標。此外,僅1款樣本檢出0.026%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低於歐盟上限(0.1%),且未在食物模擬測試中釋出,其餘樣本均未檢出PFOS或全氟辛酸(PFOA)。

消委會易潔鑊 (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環保趨勢:回收鋁鑊表現佳 業界宜推動升級再造

近年部分廠商開始注重環保,測試中有2款樣本採用回收鋁製造,煮食表現與化學安全性均理想,證明重用金屬可行。此外,12款樣本提供保養服務,期效由7日至10年不等,但僅少數品牌設回收計劃。消委會建議業界加強推動廚具回收,減少資源浪費。

消委會易潔鑊 (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消委會易潔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使用及保養建議

為延長易潔鑊壽命並確保安全,消委會提供以下建議:

初次使用:以暖水及清潔劑清洗,或加熱水浸泡一晚,減少雜質釋出。

避免損耗:勿用金屬鑊鏟,空燒或過度加熱會加速塗層磨損。

尺寸選擇:按食材分量選用合適鑊具,減少空燒面積。

清潔方式:待鑊身冷卻後以柔軟海綿清洗,避免使用鋼絲擦。

更換時機:若塗層出現氣泡或剝落,應立即停用,以防安全風險。

總結,是次測試反映易潔鑊品質參差,消費者可參考評分(8款獲5星)選購性能與安全兼備的產品,同時注意正確使用及保養,以確保煮食安全與環保效益。

消委會易潔鑊 (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Shutterstock資料或影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