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墮樓 13歲

珍惜生命|粉嶺13歲男童高處墮下 當場氣絕身亡 附事件經過

熱話

廣告

本港不幸發生學童事件。一名男童高處墮下不治,引起外界關注。

13歲男童高處墮下不治

事發在今天(15日)早上10時16分,粉嶺龍馬路88號山麗苑松山閣一名13歲男童不幸墮樓,並倒臥在平台上失去知覺。保安員發現後立即報警。

16個學生常見自殺徵兆 家長應如何防止? 附5招停止自我傷害

學童墮樓 13歲 山麗苑(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山麗苑(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警方聯絡死者親友到場

救護員抵達現場,但男童已經當場確認不治。警方聯絡死者親友到場,正了解事主墮樓原因,遺體將由仵工舁送殮房,男童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學童墮樓 13歲 山麗苑松山閣(圖片來源:地圖)
山麗苑松山閣(圖片來源:地圖)

家長注意7大學童輕生徵兆

學童輕生案或創新高 曾11分鐘2人墮樓亡

近數年社會越來越關注精神健康的課題, 尤其是青少年。去年,本港發生多宗學生自殺案件,疑為五年來最高。除了中學生之外,近日更有兩名大學生於大約11分鐘內,先後在兩間大學墮樓身亡。有議員非常關注本港學生自殺案件,質詢政府自去年12月推出的3層應急機制效果。此外,社會亦關注學童的精神健康問題。

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求診個案急升

從2019至2020年度,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的求診人次達到40,300宗,至2022年,該專科的年度新增門診人次更是高達13,510宗。求診的青少年中,除了有過度活躍、自閉等問題外,還有15%的患者是抑鬱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為了更有效地支援此類青少年,教育局在其三層應急機制中特別加強了精神專科醫療支援,令校長能夠直接將個案轉介至醫管局的精神專科,從而讓青少年及時獲得必要的醫療幫助。

學童墮樓 13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教育局強調家長須注意4大重點

上月,教育局推出了針對中學生家長的《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中學),強調家長必須注意「認識兒童/青少年發展」、「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的發展」、「促進家長身心健康」及「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這四個核心範疇。

該架構指出,家長是保護子女精神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應與子女建立穩固的信任和支持關係,使他們能夠向父母坦誠相對,敞開心扉。此外,又提醒如果家長察覺到子女出現想了結生命的徵兆及警號,應立即尋求學校和社區的專業幫助,特別是在懷疑子女有輕生念頭時,更應迅速尋求緊急醫療支援。

16個學生常見自殺徵兆 家長應如何防止? 附5招停止自我傷害

學童墮樓 13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教育界的積極回應

針對這一教育架構,教育界也積極推出了一系列小知識,提醒家長警覺中學生早期的精神健康徵狀,如有否失眠、抑鬱和厭食等表現。同時,教育界鼓勵家長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輔導,勸導他們量力而行,拒絕過度的壓力,以保持心理健康。

學童精神健康出問題3大早期警號

  1. 學童有否出現睡眠失調
  2. 學童有否出現成績倒退
  3. 學童有否出現經常缺課

上述都是精神健康受困的早期警號,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熊思方認為在學童出現這徵狀時,宜及早介入。學校亦應優先考慮學童的心理健康和適應力,避免側重學業成績。常見風險因素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父母有明顯臨床情緒困擾、兒童及青少年自身有睡眠失調,以及學業困難(如重讀、停學或缺課)。非華裔青少年則有較高風險患焦慮症。

學童墮樓 13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庭及學校如何做?

全面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政策需要家庭和學校參與,並需關注文化差異和睡眠健康認知不足等問題。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 生命熱線:2382 0000
  • 明愛向晴軒:18288
  •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
  •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http://www.openup.hk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地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