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失眠可大可小?睡眠障礙隨時影響孩子健康和發展
睡眠障礙的成因:
- 心理因素:擔憂、恐懼、焦慮和壓力等情緒問題可能影響兒童的睡眠品質。例如,分離焦慮、睡前恐懼症或家庭矛盾都可能導致孩子入睡困難。
- 病理因素:
##embed-label-0##
- 環境因素:不適合的睡眠環境,如光線、溫度和噪音等,會對兒童的睡眠產生影響。
睡眠障礙的症狀和診斷:
睡眠障礙是指在有足夠睡眠時間及良好的睡眠環境條件下,出現各種影響睡眠的異常表現,包括:
- 睡眠不安: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或夜間醒來次數大於2次。
- 睡眠節律紊亂:白天睡眠時間過長,夜間清醒。
- 異態睡眠:如打鼾、失眠、說夢話、磨牙、夢遊、夜驚等。
- 日間功能明顯受損:如社交、學業或情緒等出現問題。
以上症狀每週發生3次以上,且持續時間1個月以上,即可診斷為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在兒童及青少年期較常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約25%的兒童曾出現過一種或以上的睡眠問題,當合併神經系統疾病時(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孤獨症、癲癇、頭痛等〕,兒童及青少年發生睡眠障礙的機會更高。

夢遊症和夜驚症的特點:
兩者發生於深層睡眠期間,但症發時的表現則有不同。
- 夢遊症:兒童在夢中行動,隔天對此毫無記憶。夢遊的誘發因素包括睡眠不足和環境刺激。
- 夜驚症:兒童會無緣故驚醒,持續尖叫和躁動,伴隨盜汗和心跳加速,難以安撫。這是因為大腦的運動系統被激活而意識仍在睡眠中。
中醫角度分析兒童睡眠障礙:
兒童睡眠障礙屬於中醫「不寐」、「夜啼」、「鼾症」、「睡驚症」、「多夢」症等範疇。
「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靈樞•口問》)。正常的睡眠,依賴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安定,衛陽才能入於陰。

中醫認為兒童睡眠障礙主要有以下三個病機:
1.心肝之陽偏亢:
小兒心常有餘, 心火易亢,心神不寧,過動不安。肝為剛臟,性動, 主筋藏魂,在志為怒。小兒肝常有餘,若長期睡眠不足致肝陰不足,肝陽愈加偏亢,除了煩躁不安難以入睡,還可能出現磨牙、說夢話、發惡夢等情況,還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性情偏執。
治療方針:以瀉火安神,柔肝養肝為主,常用的藥物有生地、淡竹葉、菊花、珍珠母、連翹、鉤藤、麥冬等。
2.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以如濡養心神:
小兒脾常不足,脾胃功能虛弱,若再加上飲食不當或飲食不節制,損傷脾胃,氣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去濡養,則出現心虛膽怯、眠淺、多夢、健忘等的情況。若睡前進食過飽,“胃不和,臥不安”,出現入睡困難;水谷不化,脾胃積熱,還會出現晚間睡覺磨牙的情況。此外,脾胃運化失司,痰濁內生上擾心神,亦會導致心煩不能眠,打鼻鼾等情況。
治療方針:以健脾化痰、養心安神為主,常用方劑有溫膽湯、保和丸、歸脾湯、安神定志丸、酸棗仁湯等。
3.腎虛不能封藏:
腎藏志,在志為恐。小兒腎常不足,神氣怯弱,若因受到外界刺激,則心神受擾,出現夢中驚悸、啼哭,甚至出現遺尿等症狀。
治療方針:以補腎安神為主,偏腎陽虛的常用方劑有縮泉丸合安神定志丸;偏腎陰虛導致虛火上炎則用知柏六味地黃丸或天王補心丹加減。

醫師的話:
兒童睡眠障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孩子的健康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了解睡眠障礙的成因和症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及早識別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心理因素、病理因素、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等都可能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無論是焦慮、過敏性鼻炎,還是不規律的作息,這些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入睡困難、夜間驚醒等問題。
如果你注意到孩子有持續的睡眠問題,不要遲疑,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資料來源:尚容堂中醫館,杜燕雯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