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教會雙氧水治病爭議 1996年 梁日華袁大明為何力排眾議?

娛樂

廣告

1996年位於粉嶺區的香港錫安教會因鼓勵信徒飲用雙氧水(過氧化氫)治療疾病,引發全城關注。此事件不僅揭露了神秘教派的運作,更因其危險的健康主張導致多人入院,甚至涉及致命風險。本文根據1996年亞視節目《今日睇真啲》的內容,整理事件經過,並分析其爭議焦點,為即將於2025年7月21日播出的TVB節目《真相猜.情.尋》提供背景參考。

真相猜情尋721首播|29年後再訪八仙嶺!方東昇新節目追查「香港四大奇案」

錫安教 雙氧水 梁日華 袁大明 節目《真相猜.情.尋》方東昇再度揭開「錫安教會雙氧水事件」30年過後的後續發展。(圖片來源:TVB)
節目《真相猜.情.尋》方東昇再度揭開「錫安教會雙氧水事件」30年過後的後續發展。(圖片來源:TVB)

1996年7月:錫安教會雙氧水事件初露端倪

事件源於市民向《今日睇真啲》報料,稱家人受錫安教會影響,行為極端,拒絕就醫,只信教會指引。報料人指,教會宣稱飲用雙氧水能治癒包括癌症、愛滋病在內的百病。節目組展開調查,發現教會鼓勵信徒每日飲用雙氧水,聲稱具神奇療效。然而,飲用後的信徒出現嚴重健康問題,包括皮膚紅疹、嘔吐及腹瀉,求助個案不斷增加。

1996年7月22日:傳媒廣泛報導、錫安教會會反擊

7月22日,事件經傳媒廣泛報導,錫安教會成為焦點。當晚,教會在九龍伊麗沙伯體育館舉行特別聚會,領袖梁日華向逾千名信眾強調,傳媒報導屬「抹黑」,呼籲信徒堅定信念,勿信外界報道。梁日華本人則拒絕公開回應質疑,進一步加深公眾對教會透明度的質疑。

1996年7月23日:健康危機浮現

隨著事件發酵,多宗因飲用雙氧水引發的健康危機被揭發。一名患腸臟閉塞的老人因飲用27滴雙氧水,病情急轉直下,緊急送往廣華醫院。衛生署見事態嚴重,公開呼籲市民停止飲用雙氧水,警告其健康風險。然而,梁日華反指政府「隱瞞真相」,堅持雙氧水有益健康,拒絕承認潛在危害。

1996年7月24日:政府介入與教會空城

事件引起多個政府部門關注,消防署兩度到訪錫安教會位於粉嶺的會址,調查是否違規儲存雙氧水,惟會址已人去樓空。梁日華透過傳真向傳媒發聲,聲稱雙氧水無害,甚至指公眾泳池亦含雙氧水成分。此說法被有關部門證實為謬論,削弱教會公信力。

1996年7月25日:梁日華記者會獲袁大明現身支持

7月25日,梁日華首次公開露面,在上水教會辦事處召開記者會,試圖為雙氧水「正名」。他引用外國醫學資料,聲稱雙氧水有益無害,並指有香港醫生支持其療效,卻無法提供具體醫生姓名。自然治療師袁大明在記者會上力挺梁日華,十多名教友亦現身記者會分享「療效見證」,聲稱治癒奇難雜症,惟記者無法提問,無法驗證證詞真偽。前足球先生譚少偉以教友身份出席,承認加入教會三個月並有飲用雙氧水習慣。當記者問及梁日華本人是否飲用雙氧水時,他拒絕回答,誠信備受質疑。

錫安教 雙氧水 梁日華 袁大明 教會宣稱飲用雙氧水能治癒包括癌症、愛滋病在內的百病。梁日華接受無綫記者的採訪。(圖片來源:TVB)
教會宣稱飲用雙氧水能治癒包括癌症、愛滋病在內的百病。梁日華接受無綫記者的採訪。(圖片來源:TVB)
錫安教 雙氧水 梁日華 袁大明 雙氧水樽上寫明「不可內服」。(圖片來源:TVB)
雙氧水樽上寫明「不可內服」。(圖片來源:TVB)

1996年7月26日:致命風險曝光

7月26日,傳媒援引美國衛生部資料,證實飲用雙氧水可致命。美國早年曾有直銷公司推廣雙氧水治病,導致四名兒童健康受損,其中一人死亡,促使當局發出緊急警告。此消息動搖錫安教會的主張,公眾對其危險教義的質疑達高峰。

1996年7月尾:袁大明《今日睇真啲》舌戰鄭經翰曹宏威謝偉俊

自然治療師袁大明在1996年《今日睇真啲》直播節目中與三位嘉賓鄭經翰、曹宏威、謝偉俊及兩位主持展開激烈辯論,影片其後在2008年7月被存檔上載到YouTube,被傳媒形容為「袁大明就雙氧水舌戰五人」。袁大明堅稱雙氧水具療效,並提出正確使用的成份,但在討論中被其他嘉賓高度質疑,雙方爭持不下。

錫安教 雙氧水 梁日華 袁大明 距今30年,報章曾引述衛生署資訊呼籲市民切勿服用雙氧水。(圖片來源:《星島日報》截圖)
距今30年,報章曾引述衛生署資訊呼籲市民切勿服用雙氧水。(圖片來源:《星島日報》截圖)

錫安教會雙氧水治病爭議焦點

  • 健康風險與誤導宣傳:錫安教會宣稱雙氧水能治癒愛滋病等重疾,無科學依據,導致信徒健康受損甚至危殆。教會及袁大明的堅持加劇公眾對其動機的質疑。
  • 教會透明度與領袖責任:梁日華多次迴避傳媒提問,無法提供可信證據,且拒絕透露自身是否飲用雙氧水,削弱公信力。
  • 袁大明的角色與爭議:袁大明作為自然治療師,在記者會及節目中力撐雙氧水療效,他在《今日睇真啲》「舌戰5人」的表現引發更大爭議。
  • 信徒行為與洗腦疑雲:教會鼓勵信徒摒棄醫療專業意見,僅信教會指引,引發「洗腦」質疑,信徒的極端行為令人擔憂教義影響力。
  • 政府監管漏洞:事件暴露政府對宗教團體監管的不足,如何平衡宗教自由與公眾安全成為焦點。

圖片來源:TVB,ATV資料或影片來源:原文刊於新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