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款秋季養生湯水 醫師分享3大秋季養生原則 解決喉嚨痕癢 皮膚乾啞
秋季飲食三大原則:順應自然之道
宜食酸味:生津潤燥符合秋收本質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觀念,秋季特別適合「酸味」食材,如山楂、葡萄、柚子等。這些食物不僅能刺激唾液分泌,解決秋季常見的口乾舌燥問題,更符合秋季「收斂」的特性。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看,這些食材富含維生素C與有機酸,能增強免疫力,預防秋季感冒。建議可將這些食材融入日常飲食,例如在沙拉中加入柚子果肉,或飲用溫熱的山楂茶,都是簡單有效的秋季養生方法。

少食辛辣:避免助燥傷陰
秋季最需避免的就是過度食用辛辣食材,如薑、蔥、辣椒等。雖然這些食材在夏季能幫助排汗,但在乾燥的秋季卻可能「火上加油」,助長燥邪,損傷陰液,導致口乾舌燥、咳嗽加劇等問題。特別是平時就容易咽喉乾燥或患有過敏性咳嗽的人群,更應注意減少這類刺激性食材的攝取。若需去腥提味,可改用溫和的香料如香菜、芹菜等替代部分辛辣調料。

忌過度生冷:保護脾胃機能
經歷夏季頻繁食用冷飲、瓜果的習慣,立秋後應當逐步調整。西瓜、綠豆等性寒食材若過度食用,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瀉、消化不良等問題。隨著氣溫逐漸下降,人體消化功能也會相應變化,此時應轉向溫和、易消化的飲食方式,為冬季儲備能量做好準備。若想食用瓜果,可選擇在室溫下放置或稍微加熱,減少對腸胃的刺激。

秋季養生湯水|雪梨無花果茶:清熱潤肺首選
這道湯品結合了雪梨的潤燥功效與無花果的滋養特性,特別適合初秋時節,當您感到喉嚨輕微不適或皮膚乾燥時飲用。
材料:雪梨2個、無花果乾6粒、生熟薏米各30克、水8碗
做法:
1.雪梨洗淨去芯,連皮切塊(梨皮富含營養)
2.無花果乾對半切開,更容易釋放甜味
3.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45分鐘
4.無需加糖,無花果的自然甜味已足夠
這道湯水適合全家人飲用,對於經常使用聲音的教師、業務人員更是理想的保健飲品。

秋季養生湯水|沙參玉竹豬肺湯:滋陰養肺經典方
這道傳統湯水融合了中藥材的滋養功效與食療智慧,特別適合深秋時節,當您感覺乾咳無痰、皮膚緊繃時食用。
材料:沙參30克、玉竹20克、豬肺1個、蜜棗2粒、菊花10克
做法:
1.豬肺徹底清洗:將水管插入氣管,灌水反覆沖洗至顏色發白
2.切塊後乾鍋炒至微黃,去除多餘水分
3.將所有材料(菊花除外)放入鍋中,加水覆蓋
4.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煲1.5-2小時
5.最後10分鐘加入菊花,保持香氣
這道湯品有助於滋潤呼吸道,對於秋季容易乾咳的人群特別有益。

秋季養生湯水|雪梨銀耳蓮子湯:潤燥安神佳品
這道甜湯結合多種潤燥食材,不僅能改善秋季乾燥問題,還有安神助眠的效果,適合晚間食用。
材料:雪梨2個、乾銀耳20克、蓮子50克、紅棗6顆、冰糖適量
做法:
1.銀耳浸泡至軟化,去除硬蒂,撕成小朵
2.蓮子浸泡2小時,紅棗去核
3.將銀耳、蓮子、紅棗放入鍋中,加水煲1小時
4.雪梨去皮去芯切塊,加入鍋中再煮20分鐘
5.最後根據口味加入適量冰糖
銀耳富含膠質,對皮膚保濕特別有益,是秋季美容養顏的理想選擇。

秋季養生湯水|淮山杞子瘦肉湯:健脾補腎基礎湯
這道湯品性質平和,適合秋季健脾益氣,為冬季打下健康基礎。
材料:淮山200克、瘦肉300克、枸杞20克、紅棗4顆、生薑3片
做法:
1.瘦肉切塊汆水,去除血沫
2.新鮮淮山去皮切段(處理時可戴手套防止皮膚過敏)
3.將瘦肉、淮山、紅棗、生薑放入鍋中,加水煲1小時
4.最後5分鐘加入枸杞,避免過度烹煮
5.加鹽調味即可
這道湯水適合體力消耗大、容易疲勞的人群,能增強體力、改善精神狀態。

人稱木木大夫的李嘉慧中醫師是元圓中醫診所的註冊中醫師,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師,並擁有中醫學碩士學位。除了傳統中醫專長(針灸、內外婦兒科、跌打及腫瘤調理),她亦取得阿卡西心理療癒師認證,擅長身心整合治療。作為香港首位中醫頻道YouTuber,她積極推廣中醫知識,並多次受邀擔任中醫講座嘉賓,以專業且貼地的風格深受大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