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果氧化後營養大大流失?營養學家破解常見迷思與保存技巧
水果在被切割或受損後,細胞結構遭到破壞,果肉中的「多酚氧化酶」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將多酚類物質轉化為棕色的醌類及黑褐色聚合物,導致果肉變色。這個過程屬於天然反應,主要影響水果的顏色和風味,而對纖維素和大部分礦物質的影響則相對較小。
生果氧化|生果氧化了還可以吃嗎?
水果氧化後顏色雖然變暗,部分維生素 C 等抗氧化物含量會下降,但並不代表完全失去食用價值。一般情況下:
仍可安全食用:若只係表面變色,沒有異味、發霉或質感異常,多數仍可放心進食。
營養影響有限:纖維、礦物質仍然存在,僅有部分水溶性和光敏感的營養素較易流失。
需注意保存時間:若已存放過久(例如切開後放置超過一天),即使外觀只是輕微變色,細菌滋生風險增加,建議避免食用。
以下水果含較多多酚或活性較高的酵素,切開後容易快速變色:
蘋果:切片後短時間內即見褐變。
香蕉:去皮後迅速變啡,熟度越高越明顯。
牛油果:果肉接觸空氣後顏色明顯加深。
梨:與蘋果相近,褐變速度較快。
桃類(如黃肉桃):果肉柔軟,氧化與品質劣化較易發生。
註:草莓、藍莓等莓果通常整顆食用且表皮完整,較不易即時見到切面褐變。
生果氧化|怎樣可以防止生果氧化?
為減慢褐變並保留風味與營養,可採取下列做法:

酸化處理:以檸檬汁或青檸汁塗抹切面,降低 pH 值抑制酵素活性。
鹽水或糖水短暫浸泡:可減緩褐變,但時間不宜過長,會增加鈉質和糖分攝取。
低溫保存:雪櫃冷藏能降低酵素活性,延緩變色。

減少氧氣接觸:保鮮膜緊貼切面,或放入真空容器。
即切即食:最能確保營養與外觀。
生果氧化|怎樣吃最能保留營養?
切後即食:維生素 C 等最怕氧化,宜盡快進食。
合理搭配:脂溶性營養素宜配合少量健康脂肪,以提升吸收。
避免長時間浸水:防止水溶性維生素流失。
注意切割方式:切得愈細,氧化面積愈大;若需保存,建議保持較大塊或連皮。
冷凍保存但不宜過久:冷凍能保留大部分營養,但應避免反覆解凍。
水果氧化屬自然現象,主要影響外觀與部分敏感營養素。輕微氧化仍可安全食用,但建議盡快進食,以保持最佳口感與營養。

資料來源:營養學家駱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