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青春期|青少年子女相處之道 專家教3招建立健康親子關係

家事達人

廣告

青春期|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充滿變化與挑戰的階段,孩子從兒童過渡到成人,不僅身體迅速發育,大腦與心理也經歷重大轉變。他們自我意識增強,渴望獨立自主,卻也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與衝動行為。許多父母感到與青少年子女相處困難,衝突頻生。其實,這段時期的親子關係,關鍵在於「理解」與「調整」,父母若能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孩子的變化,並調整過往的教養模式,將有助於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青春期|接納情緒,耐心傾聽

青春期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青少年情緒多變,是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現象。父母首先要學習的,是接納子女的情緒,並專注傾聽。不少父母習慣在子女表達時打斷他們,急於提供建議或批評,這反而會讓孩子感到不被理解,甚至拒絕溝通。相反,若父母能放下「教導者」的角色,耐心陪伴,不打斷、不批判,子女便更願意敞開心扉,分享內心感受。

青春期|運用同理心,表達理解

青春期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除了傾聽,父母亦可以運用同理心,直接回應子女的情緒。例如當孩子感到沮喪時,父母可以說:「我明白這件事讓你感到沮喪。」這種回應不僅確認了孩子的情緒,也讓他們感到被理解。父母亦可嘗試反映子女情緒背後的心理衝突,例如:「你希望能掌控事情,但又感到不確定。」這樣的話語有助於子女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內心狀態,並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從而更願意參考父母的意見。

青春期|避免批評與比較,建立正向溝通

在與青少年子女相處時,父母需避免過度批評或責罵,這只會阻礙溝通,讓孩子更加抗拒。此外,也要盡量避免將子女與他人比較,或不斷提及過去的錯誤,否則容易讓子女感到父母「翻舊帳」,因而氣餒甚至疏遠。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自尊心強,需要被尊重與信任,父母若能以鼓勵代替指責,將有助於建立正向的溝通氛圍。

青春期|賦予自主權,共同設立界限

青春期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

隨著子女成長,兒童期那種強勢控制的管教模式已不再適用。父母應逐步賦予青少年適當的自主權,讓他們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不僅能滿足他們對獨立的需求,也能培養其責任感。同時,父母可與子女共同討論,設立合理的界限與規範,透過協商而非單方面規定,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也更願意遵守約定。

青春期|結語

與青少年子女相處,是一段需要父母不斷學習與調整的旅程。關鍵在於以理解取代指責,以接納取代控制,並透過耐心的傾聽與同理心的回應,建立互信的親子關係。當父母願意放下過去的教養框架,適應孩子的成長節奏,不僅能減少衝突,也能陪伴子女順利度過這段充滿挑戰卻也充滿可能的青春歲月。

資料來源: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梁重皿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