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照顧者親 菲裔母做1事成「超人」陪2自閉兒成長
菲裔媽媽家有2名自閉症兒童 一度感徬徨無助
當大兒子與小兒子相繼被診斷為自閉症,Cherry坦言曾感到徬徨無助,未來的育兒旅程充滿未知。然而,她選擇直面挑戰,將焦點從困難轉向希望:「我之所以能看到自閉症的正面意義,是因為我願意花時間真正認識他們。」她強調,無條件的愛是理解的起點,唯有接納與耐心,才能穿透標籤,看見孩子獨特的靈魂。
努力學習當一位自閉症兒童照顧者
為幫助小兒子爭取早期介入服務,Cherry積極閱讀書籍、搜尋資料,並參與協康會的管教課程。她深刻體會到:「愈學習,愈感到自己能改變現狀。」透過視覺輔助工具緩解孩子焦慮,並運用Hanen課程「More Than Words」等策略解決睡眠、如廁等日常挑戰,她逐步將理論化為實踐。Cherry深信,知識是照顧者最強大的後盾,而主動與社工、學校、治療師溝通,更能建立共贏的合作橋梁。
2招走出情緒低谷
「壓力與悲傷無法避免,但無需自責。」Cherry不避諱談論照顧者的情緒低谷,她認為接納脆弱是療癒的開始。透過呼吸練習、暫停片刻,她學會將注意力回歸當下,在混亂日常中尋找平靜。她笑稱家中常一團亂,但家人始終「一起笑、一起哭,慶祝每個微小成就」,這些瞬間成為支撐彼此的力量。
尊重獨立:讓孩子勇敢探索世界
Cherry的家庭充滿包容與信任。她鼓勵兩名自閉症孩子的獨立性與自我成長,大兒子曾參與為期五天的香港境外交流活動,雖然令她感到緊張,但她選擇信任孩子,讓他勇敢面對世界。小兒子則在兩歲時被及早評估並獲安排專業早期介入,確保在黃金發展期中得到最有效的幫助。Cherry時常鼓勵其他家長,每個孩子的成長步伐各不相同,與他人比較沒有意義,重點是要抱持耐心與信任。她指出:「尊重孩子的選擇,就是最好的照顧。」
積極將個人經驗回饋社區
她不僅積極參與協康會的家長分享會與基金會探訪活動,更在社交媒體平台與政府部門會議中勇敢發聲,致力推動社會對多元特質的理解與接納。她始終相信,無私的經驗分享能夠為更多相似處境的家庭帶來希望,同時促進社會整體的理解與包容。Cherry深切體悟到,人生中的艱難時刻總會與美好時光相互平衡,而自閉症正是塑造孩子獨特性的重要元素 – 這份獨特不僅是她珍視的祝福,更是她不願以任何事物交換的珍貴禮物。在這段特殊的育兒旅程中,她以無盡的愛與堅定的堅持,為家人築起溫暖的希望堡壘,充分展現出照顧者最純粹的勇氣與力量。
社區支持:讓照顧者不再獨行
如協康會區域經理吳鳳芝所言,照顧者常面臨心理、經濟與社會誤解等多重壓力,但互助網絡能成為關鍵後盾。協康會透過「齊撐照顧者行動」與嘉許計劃,搭建家長交流平台,鼓勵照顧者尋求心理支援、參與資源中心,並在壓力「爆煲」時及時傾訴。唯有社會共同理解與支持,才能讓愛與包容成為永續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