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心事|小朋友有心事不肯分享?專家2招讓孩子敞開心扉
想像一下這個情境:某個晚上,孩子神情沉重地坐在沙發上。你關心地詢問,他終於鼓起勇氣告訴你,他辛苦經營的遊戲帳戶被黑客入侵,所有進度和角色都不見了,必須從頭開始。他感到非常失落和氣餒。
此時,你會如何回應?
在家長講座中,我聽到不少真實的回應:
「這樣反而更好,沒有心機玩遊戲就可以專心讀書。」
「最好你從此放棄玩遊戲。」
「黑客能不能連其他遊戲也一併入侵?」
這些話語背後,或許是出於對孩子沉迷網絡的擔憂,但它們卻忽略了孩子當下的真實感受。試想,如果一個氣餒的孩子聽到這些回應,他會怎麼想?他可能感到被否定、被輕視,甚至覺得自己的情緒不值得被理解。
家長如何看待影響孩子情緒的事件,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孩子的回應方式。例如,當家長認為遊戲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是不該沉迷的活動時,便容易輕視孩子因遊戲而產生的情緒,甚至借機批評或嘲笑。這樣的回應,會讓孩子感到受傷與不被理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願再向父母敞開心扉。
小朋友心事|先連繫情緒,後修正行為
孩子透過遊戲闖關與收集角色,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成就感。當帳戶被入侵,失去努力成果,傷心是他自然的情緒反應。這份失落,與我們成人面對工作挫折或失去重要物品時的感受,其實是相通的。
家長重視學業、擔心孩子沉迷遊戲,這份心意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我們可以嘗試以更開放的心態,從孩子的角度看待他們的困擾。當孩子情緒低落時,不妨先與他們建立情感連結,接納他們的情緒,了解背後的想法與需要。這樣做,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也明白父母是願意傾聽的夥伴。
待孩子情緒平復後,我們再逐步引導他們修正行為,例如鼓勵參與其他活動以獲得成就感,減少對遊戲的依賴,或教導他們如何保護個人帳戶,學習數位安全知識。這不僅能解決問題,更能讓孩子感受到支持,建立應對困難的能力。
每個孩子的心事,不論大小,都值得被看見、被理解。當我們願意先傾聽情緒,而非急於評論或糾正,孩子會感受到被重視與支持,也更願意敞開心扉。親子之間的信任與溝通,正是從一次又一次的理解和接納中,慢慢建立起來的。學會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用同理心回應他們的感受,不僅能拉近親子距離,也能讓家庭關係更加親密和溫暖。
資料提供:APPHK 輔導心理學家 郭䔝彤 Hiro Kwok
Hiro的突顯強項: 1.愛、2.判斷力、3.堅毅、4.洞察力、5.社交智慧
Hiro擁有豐富的SEN學童輔導、親職輔導、正向教育及教職員培訓經驗,她積極帶
領APPHK團隊向社會推廣正向心理學、品格強項為本的輔導、教育及教養模式,鼓
勵大眾關注個人的強項優勢和獨特性,建立真實的快樂和幸福感。此外,Hiro亦擅
長運用心理動力治療技巧,結合正向心理治療手法為受助者提供心理治療服務,她
也有為同事及不同大學的心理學、輔導學系實習學生提供專業督導。
香港遊戲及心理治療學苑 (APPHK)由一群資深的心理學家、社工、輔導員及治療師等組
成,多年來致力在學校及家庭推廣正向教育、正向教養及品格強項,以提升孩童的心理健
康。中心亦提供一站式遊戲輔導、親職諮詢及SEN訓練,讓家長得到全面支援。
APPHK 活動及服務推介:
SEN恆常社交情緒小組報名表: https://forms.gle/1KSK17oBncb6P4kLA
SEN恆常執行技巧小組報名表: https://forms.gle/8L5pY4Bu75Wz5VEd7
SEN 家庭全方位支援報名表 :https://forms.gle/egxCz56kB2N3biT4A
APPHK Instagram: apphkorg
APPHK Website: https://apphk.org/
APPHK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app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