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係

Facebook、WhatsApp 拉近師生關係?

教育

廣告

「阿Sir,我早兩日在Facebook向你提出好友邀請,為甚麼你還未加我?」過往師生一般只在教學日於校內交流,可是隨著網絡與手機平台的發展,愈來愈多老師利用Facebook和WhatsApp等媒介與學生聯繫,希望拉近彼此關係。然而,老師在與學生使用媒體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種種難題和壓力。以下跟大家分享部分常見問題:

深夜來電
老師將自己的手機號碼給予一名患抑鬱症的女學生,女生經常傳訊息予老師傾訴心事,某天夜深更在WhatsApp稱自己想離開這個世界。老師急忙致電該女生,發現她已關上電話,亦不回覆訊息。老師因擔憂而整夜無法入睡,翌日回校卻發現女生安然無恙……

偏心爭議
學會顧問老師在Facebook和WhatsApp加了數名學會幹事,以便隨時就學會事務進行溝通。怎料有幹事以此向其他同學炫耀,部分學生認為老師厚此薄彼……

惹人誤會
某男老師生日時,有女學生在他的Facebook上發布性感女郎送上熱吻的動態圖片,語帶親暱地祝老師生日快樂,令他十分尷尬,害怕被其他同學和同事誤會……

為避免上述各種社交媒體引起的潛在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和學校明文禁止師生作私人聯繫。例如美國密蘇里州於2011年訂立《面書法》,禁止師生透過社群網站成為好友。本地部分學校亦在校規內列明,教師不許利用社交平台和手機與學生及家長作私人聯繫。這些清晰規定令全校上下均清楚界線,只要恪守便不會「出事」,但卻可能限制了師生的交流,且令老師感到不被信任。

事實上,老師若善用社交平台和通訊工具與同學聯繫,有時會收到不俗的教育和輔導效果。只是使用過程中必須清楚界線和顧及專業形象,否則會適得其反。以下是教育工作者若需使用社交媒體與學生聯繫時,可考慮的處理方法:

1. 制定校本社交媒體管理指引
每間學校應制定社交媒體管理的指引,例如是否鼓勵老師利用社交媒體與學生及家長聯繫?如遇到因社交媒體而產生的問題,會否有專責人員處理及回應?及早訂好相關規則,校內人員都可清楚自己的角色和界線,避免引起誤會;當出現意外狀況時,亦能按照指引妥善處理。

2. 建立教師專屬帳號

若老師想利用Facebook促進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不妨額外申請一個專為學校工作而設的帳號,可避免公開太多私人生活片段,保持教師的專業形象。

3. 訂立清晰界線
若情況緊急,老師必須將私人聯繫方式給予學生,則須同時訂立清晰界線,例如甚麼情況下可聯繫自己、哪些時段不能回覆、如遇緊急情況應怎處理等,避免學生對自己過分依賴和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4. 建立支援
在上述情況下,老師不妨讓學生知道,危機過後便會以正常渠道溝通。此外,在學生的同意下,亦可讓另一位學生信賴的老師 / 社工知道是項安排,以獲取更多支援和意見,從而妥善處理危機。

黃瑩瑩
香港青年協會「學校青年工作」發展幹事
青協以青年為本,提供專業而多元化的服務, 每年提供超過20,000項活動,轄下超過60個服務單位,協助青少年不斷轉變的需要。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