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綺姍教9歲童唱歌遇「未來天后」?Rita自爆爵士世家童年秘辛!|獨家專訪
從選秀冠軍到樂壇常青樹
Rita老師以14歲之齡參加無綫電視業餘歌唱比賽中脫穎而出得到第二名,自此走上音樂路。到1982年,她18歲時,作為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奪銀獎,與梅艷芳同屆出道。比賽後,Rita老師簽約唱片公司,1986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革命》,以充滿力量的嗓音和紮實的唱功迅速走紅。
「我小時候已經喜歡唱歌。其實我家人大部分都做音樂,是音樂人。」Rita老師向Gianna分享自己的音樂啟蒙。她的父親有一隊Band,經常到她家排練,所以小時候已經夢想自己可以成為其中一員就好了。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Rita老師從小就浸淫在音樂氛圍裡:「我爸爸是玩爵士音樂的,所以我會聽Jazz比較多。」這種深厚的音樂底蘊,為她日後的歌唱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跨越世代的音樂對話
在教學過程中,Rita老師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當小學員表示喜歡Billie Eilish和Taylor Swift時,這位資深歌手沒有固守自己的音樂偏好,而是驚喜地回應:「這麼小已經聽這些?你很厲害!」並分享自己童年時鍾愛Carpenters的經歷。這種跨越世代的音樂對話,正是Rita老師能夠與年輕學員建立連結的關鍵。

作為《中年好聲音》的評委,Rita老師對不同年齡層的學員都有獨到見解:「大人比較懂得多,你告訴他時,他很容易會吸收到。但小朋友有時有情緒問題,可能今天早起牀上學,學唱歌時已經很累,專注力不太好。」這種因材施教的能力,來自她多年來在舞台和教學現場累積的豐富經驗。

專業教學背後的藝術堅持
在教授腹式呼吸時,Rita老師展現出專業歌手對基本功的重視:「呼吸透過鼻子,慢慢吸氣,然後肚子…你這裡上得不對,先按扁。」這種對細節的堅持,正是她能夠在樂壇屹立數十年的秘訣。即使面對年幼學員,她也不降低專業標準,只是將複雜的技巧轉化為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和遊戲。
當師生合唱經典Doris Day名曲《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Que sera, sera) 》時,Rita老師渾厚的嗓音與孩童清亮的聲線形成美妙的和聲。這首跨越半個世紀的經典,在她口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演唱結束後,她不忘鼓勵學員:「做得好不好?給點掌聲,給自己掌聲!」這種既嚴格又溫暖的教學方式,正是Rita老師作為音樂導師的獨特魅力。
傳承與創新的音樂使命
如今,Rita老師將更多精力投入音樂教育。她對這位小學員的潛力給予高度評價:「今天我第一次見她,整首歌已經懂得唱了,她其實很有潛質。」以十分為滿分,她給出八分的肯定。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對家長提出中肯建議:「給小朋友一點空間,讓他們先嘗試,不要太快阻止他們。」
從選秀冠軍到樂壇常青樹,從舞台表演者到音樂導師,Rita老師完成了藝術生命的華麗轉型。在那間充滿笑聲與歌聲的教室裡,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資深歌手對後輩的指導,更是一種音樂精神的傳承。正如她父親當年的爵士樂滋養了她的音樂生命,如今她也在用同樣的方式,培育著香港樂壇的未來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