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有法 算出個未來

教育

廣告

舉起雙手、數數指頭,是小朋友學習算術最基本的方法。原來,小朋友面對數學問題,會有很多有趣的表現:運算「2+5」會比「5+2」慢、每次用不同方法計算同一條算式……到底為甚麼?

香港電台電視部雜誌式親子節目《至潮爸媽手冊》在港台電視31熱播,早前更舉辦講座「德教、身教、心教‧專家一席話」,由鄭文及Dino主持,請來港大同學會小學校長黃桂玲、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科專科醫生陳鳳英,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蕭寧波,親身與家長分享兒童品德教育、健康問題及心理發展等專業意見及心得。

作為「心教」(即心理教育)的專家,蕭寧波副教授表示,小朋友在數學運算上,有許多有趣的想法。

著重運算過程
計數最重要是甚麼?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答案」最重要,但心理學家卻看重小朋友的數式運算過程。蕭教授指,小朋友面對數學問題,會有四種運算方法。

首先,從第一個數算起,例如「2+5」,小朋友會從「2」開始:「3、4、5、6、7」,答案是「7」;其次,從最大的數算起,例如同一條數式「2+5」,較聰明的小朋友會從「5」開始:「6、7」,得到答案「7」。所以,同一條算式,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時間會有所不同。

另外,記憶亦是一種方法,小朋友多做數學題,或背誦算式口訣,便能快速得到答案;還有一個較複雜的方法,拆開數式計算,例如「5+4」,小朋友會想「5+5-1」,答案是「9」,這不是更麻煩嗎?但計算進位數卻非常有用,例如「5+6」,即「5+5+1」,得到答案「11」。

家長切忌心急
四種數式運算方法,各有快慢,但蕭教授提醒家長,切忌心急教授小朋友使用「聰明」的方法。他指,小朋友隨著成長,會自然學懂,而且家長過份心急,反而會剝削小朋友發現、創造新方法的機會。

心理學家又發現,4、5歲的小朋友遇上同一條數學題時,會用不同的方法運算,反映小朋友創造力強、喜歡變化、不甘重覆。蕭教授寄語家長樂做旁觀者,看看小朋友面對問題時,會有何新方法應付,過程遠比「答案」珍貴。

其實,學習不單是知識的吸收,最重要是思考的方法、學習的正確態度。家長教導小朋友數學時,不應只留意他們的答案,還要注意他們的思考過程、啟發他們的創造力,以及解難能力,對他們往後成長有莫大幫助。

*港台電視節目《至潮爸媽手冊》現逢星期一晚上8時30分於「港台電視31」播出,更於港台網站tv.rthk.hk及RTHK Screen流動應用程式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讀者亦可於下列網址重溫《至潮爸媽手冊》親子講座「德教、身教、心教‧專家一席話」的錄影片段及詳細內容。
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parentinghand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