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不想子女被AI取代 臨床心理學家:假日要為孩子加入一個關鍵時刻

教育

廣告

我們的下一代面對的是人工智能當道的時代,傳統的文本學習和背誦訓練不足以讓孩子應付新時代的挑戰。人類獨有的能力是創意,很多家長認為讓子女參加課外活動便可以培養創意。

而早在2014年,一批在德國的心理學家已發現強健的DMN是創意的主要生成區域 [Kühn, S., Ritter, S. M., Müller, B. C., Van Baaren, R. B., Brass, M., & Dijksterhuis, A. (2014).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in creativity—A structural MRI study.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48(2), 152-163].有時間空間發呆才有可能想到新主意。所以讓孩子有發呆的時間,間接促進他的創意發展,效果更勝舟車勞頓接送他去密密麻麻的興趣班。

課外活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十件上課外活動興趣班前要知道的事

暑假安排平衡各人需要,孩子不上學,如24小時在家,家人照顧可能會感到吃力。乘著暑假沒有功課壓力,可適量安排活動,促進孩子全方位成長:
1.孩子的興趣班時間的總和比平日上課的時間短才可讓孩子充分吸收所學:如平日上半日班幼稚園,暑假的每天興趣班總時應少於三小時。
2.二孩或以上的家庭,安排孩子們在同一個地點及時間有活動,減少接送壓力及爭取照顧者的休息時間。
3.興趣班安排在家附近半小時的路程,如太遠的課程只可一星期一次,以免精力浪費在路途上。
4.每天只出門口一次,興趣班與興趣班之間可在上課地點附近短暫休息或午飯,減少舟車勞頓的壓力。

5.身體健康是各方面能力的基礎,安排孩子參與一項運動促進大肌肉發展,譬如定時去運動場跑步或交通安全城玩滑板車。
6.留意照顧者工作量,如放暑假期間照顧孩子的人手沒有增加,嘗試減少家務壓力如少量晚餐以外賣解決或降低家居清潔要求等等。
7.對於雙職父母而言,暑假是黃金親子時間,預留空檔負責接送,可減低原有照顧者的壓力亦可更了解孩子發展。
8.作息時間與上學的作息不超過兩小時,如上學時6:30am起床,放暑假時在8:30am左右起床,減低開學適應的難度。每星期預留一天「調作息日」:沒有任何興趣班以可自由選擇日間活動,提前睡眠時間以追回整個星期落後了的入睡時間。

9.每星期可預留另一天沒有興趣班,增加休息及方便安排補堂。當天可在家活動:一起大掃除、學習使用洗衣機及晾乾衣物(免費小肌肉訓練!)、收拾雪櫃及認識不同食材、一起下廚,學習飲食安全及增加自理能力等等。不一定要大曬金錢也可以讓孩子有個豐盛暑假。
10.讓幼兒發白日夢不是等於疏忽照顧,依然要確保幼兒的安全及溫飽,在孩子之間有紛爭時介入調停。可預留每晝一小時各自活動的時間,大家在家中的不同角落做自己選擇的事情或只是看窗發呆也可,讓身心進入預設模式網絡。

課外活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長抱正面態度看待暑假

如家長在孩子面前提起暑假便唉聲嘆氣或怨聲載道,孩子有可能學習到以同樣態度看待暑假。家長宜留意自身的照顧壓力,適時me time讓自己抖抖氣,增加自己對孩子的容納度,提醒自己孩子始終會長大,艱難的日子總會過。”Connect before you correct! (先建立連結才作糾正)” 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才是暑假真正的意義!

課外活動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楊健恩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楊健恩(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撰文:臨床心理學家楊健恩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