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童群益會

香港小童群益會調查│逾7成香港兒童運動量未達標影響快樂度

教育

廣告

運動使人快樂,有利兒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香港小童群益會在今年一月至四月進行《兒童快樂調查2023:運動與快樂》,透過問卷訪問801位6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了解他們的運動情況及快樂程度。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劉翀表示:「親子運動與兒童的快樂程度、生活狀況滿意度和親子關係親密度呈正向關係,我們鼓勵家長親身陪伴子女進行親子運動,藉此增進彼此的關係。」
 香港小童群益 左起) 香港小童群益會研究及發展 部主任周珮琪女士、香港小童群益會總 幹事劉翀先生、兒子Anson、家長Brian、家長Andy、兒子Aiden、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家.自在」計劃中心主任馮結英女士,分享《兒童快樂調查2023:運動與快樂》調查結果及參與親子運動的經歷。
(左起) 香港小童群益會研究及發展 部主任周珮琪女士、香港小童群益會總 幹事劉翀先生、兒子Anson、家長Brian、家長Andy、兒子Aiden、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家.自在」計劃中心主任馮結英女士,分享《兒童快樂調查2023:運動與快樂》調查結果及參與親子運動的經歷。(圖片來源:香港小童群益會)

逾七成兒童運動量未達世衞標準 運動時間越長越快樂

運動量方面,按世界衞生組織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平均每天應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是次調查結果顯示,逾七成(72.7%)受訪兒童運動量未達世衞標準,逾六成(61.8%)受訪兒童屬於「不活躍」或「低度活躍」。有38.5%的受訪兒童表示相比疫情前,現時進行體能活動及做運動的時間減少。與該會2018年的調查比較,符合世衞建議標準的兒童比率由36.9%降至27.3%;屬於「不活躍」或「低度活躍」的比率由53.9%增加至61.8%。

調查亦顯示,兒童的運動時間越長,其快樂程度和生活狀況滿意度越高。一週運動3.5小時以下的兒童,其快樂程度為7.02分;而一週運動7小時或以上的兒童,其快樂程度為7.64分。

半數兒童渴望與父母一起做運動

是次調查中約半數受訪兒童表示「很想」或「幾想」與父母一同做運動,四成多(46.7%)受訪兒童同意親子運動有助他們建立運動習慣。調查亦顯示,相比沒有進行親子運動的兒童,經常進行親子運動的兒童親子關係更親密、快樂程度和生活狀況滿意度更高。而約四成(40.2%)兒童期望社會服務機構舉辦親子體育活動。

此外,親子運動及父母個人的運動習慣亦會影響兒童的運動量。調查結果顯示,若家長自己有做運動的習慣、經常鼓勵或安排運動給兒童,以及經常進行親子運動,兒童的運動時間亦會較長。

 香港小童群益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劉翀先生鼓勵 家長多參與和投入親子運動,增進親子關係。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劉翀先生鼓勵 家長多參與和投入親子運動,增進親子關係。(圖片來源:香港小童群益會)

過半兒童盼增運動量 惟缺乏時間、場地及同伴

受訪兒童中,逾半數(53.4%)表示想增加體能活動及做運動的時間。調查結果顯示,阻礙兒童運動的3大因素分別為:功課/學業繁忙,沒有時間、家中空間不足,以及沒有人陪伴;而促使兒童維持或增加體能活動及做運動的3大因素則是:喜歡做運動的感覺、需要鍛鍊身體,保持健康,以及有同伴定期一起做運動。
另外,分別有約四成的兒童認為學校、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服務機構提供的運動活動和訓練班,以及社區的運動場地/設施「非常不足夠」或「不足夠」。

個案一:三葉球助父子增進彼此溝通

該會亦邀請兩對父子分享參與親子運動的經驗和感受。爸爸Brian與9歲兒子Anson,在疫情期間接觸了新興運動三葉球,父子現時平均每日都會一起做一小時運動。Brian指這類新興運動所需的設備通常較為簡單,運動亦容易上手,以三葉球為例,只需要兩塊木板和一個有羽毛的球便可進行。Anson表示享受和爸爸一起打三葉球的時間,認為運動過程講求合作,能夠增進彼此了解和溝通,在過程中感受到快樂。

 香港小童群益會 香港小童群益 爸爸Brian認為新興運動「三葉球」容易上手,所需空間不大,能夠隨時隨地和兒子進行此項運動。
爸爸Brian認為新興運動「三葉球」容易上手,所需空間不大,能夠隨時隨地和兒子進行此項運動。(圖片來源:香港小童群益會)

個案二:兒子愛運動影響爸爸

至於爸爸Andy與9歲兒子Aiden,最愛在週末一起踏單車。Andy表示,過往自己沒有運動習慣,受兒子影響才開始參與親子運動。父子之間因此多了溝通話題,關係亦變得更緊密。除了踏單車之外,父子曾參與由該會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所舉辦的親子閃避球、海綿槍射擊小組及籃球小組,他們現時建立恆常的運動習慣。Andy期望社區及學校能夠舉辦更多親子運動,讓更多家庭參與其中。

調查報告的3大建議

1. 平衡學科學習與體育活動的時間;並適度調節課業及考測的要求,令兒童有足夠的時間參與體育活動。
2. 建議政府應檢視社區運動配套、場地及設施,讓兒童有合適的環境和空間參與運動。至於家長的角色同樣重要。調查結果顯示,父母的運動習慣、有否鼓勵或安排兒童運動、及親子運動的頻率,與兒童的運動時間、快樂程度、生活狀況滿意度及親子關係相關。

3. 同伴是影響兒童運動與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做運動不只能強身健體,與友伴一起做運動更有助兒童建立社交生活,滿足其社交需要。

香港小童群益會網頁:www.bgca.org.hk

圖片來源:香港小童群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