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

張致恆太太懷第三胎被質疑「窮都要生」生二胎、三胎應考慮這4個要素

育兒

廣告

張致恆與太太雯雯透露懷有第三胎後,於IG上被網民質疑「已經咁窮,點解仲要再生」而引爆熱議。其實要不要生二胎或第三胎,是不少爸爸媽媽苦惱的問題,一邊擔心孩子沒有兄弟姊妹會悶,卻同時因為經濟負擔而卻步。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指經濟當然是考慮的要素之一,但另外還有3個範疇需要一起討論,至於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手足陪伴成長倒不是當中要點。

張致恆太太第三度懷孕成熱話

張致恆太太第三度懷孕,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應否生二胎、三胎議題。其實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因為擔心孩子獨個兒成長會悶、其人際關係與待人接物會被一般有手足結伴成長的孩子差而考慮多生一胎,但澤爸認為這個想法其實沒有必要。「想有人陪老大的想法不是不行,只是不需要以此作為出發點。我有很多朋友是獨生子/ 獨生女,他們從小到大於人際關係方面也很不錯,而且培養很多自己的興趣與嗜好,不會因為沒手足而悶壞。就我的個人經驗而言,有手足最棒的地方是爸媽年邁之後,遇到事情能有個人來一起討論與商量。」

而如果爸爸媽媽們因為各種原因考慮要不要多生一胎,澤爸就建議認真思索以下4個要素:

生二胎 多生一胎,要付出的金錢肯定會更多。
多生一胎,要付出的金錢肯定會更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要生二胎、三胎之考慮1│經濟上付出會更多

多生一胎,要付出的金錢肯定會更多。比如,跟第一胎的年齡差距如果不大,有些用品可以重用。如果靠太近或隔太遠,物品無法重複使用或已經送人了,那可能要花額外的費用購買。但是「孩子要花多少錢是爸媽決定的,不是孩子」,澤爸說只要在能力範圍內,提供給孩子剛剛好就可以了,不追求頂級奢華及不與他人攀比的話,有限預算也是能找到適合孩子的照顧方式。

生二胎 當兩個或三個孩子的年齡有差距,作息是不同的,爸媽所要付出的心力、體力與精神絕對需要更多。
當兩個或三個孩子的年齡有差距,作息是不同的,爸媽所要付出的心力、體力與精神絕對需要更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要生二胎、三胎之考慮2│精神上受得了嗎?

當兩個或三個孩子的年齡有差距,作息是不同的,爸媽所要付出的心力、體力與精神絕對需要更多。所以,澤爸認為必須考量自己與另一半的體能、健康情況、工作與家庭的時間分配,因為這些都會影響父母照顧孩子的精神與狀態,而唯有好的精神與狀態,才會有更好的陪伴質量。

生二胎 如果是為了長輩、另一半、想要拚一個男孩或女孩等想法來生第二或第三胎的話,心態上是被動的,因此在照顧孩子的行動上也可能會是被動的。
如果是為了長輩、另一半、想要拚一個男孩或女孩等想法來生第二或第三胎的話,心態上是被動的,因此在照顧孩子的行動上也可能會是被動的。(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要生二胎、三胎之考慮3│心態上真的準備好了?

澤爸指,如果是為了長輩、另一半、想要拚一個男孩或女孩等想法來生第二或第三胎的話,心態上是被動的,因此在照顧孩子的行動上也可能會是被動的。要生第二或第三胎,請心態上先準備好,生孩子必須是自己想要的、願意的及可以承擔的,如此面對未來種種的生活改變,才會更有負起責任的態度來面對。

生二胎 以上3個考量都需要夫妻倆良好的溝通模式與習慣。
以上3個考量都需要夫妻倆良好的溝通模式與習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要生二胎、三胎之考慮4│和伴侶有良好溝通

以上3個考量都需要夫妻倆良好的溝通模式與習慣。澤爸就請大家細想,在目前只有一胎的情況下,於育兒方面自己與另一半是否有良好溝通?平時有固定的聊天時光嗎?發生爭執後是否可以一同平靜坐下討論並找出方法?

如果以上的答案是否定的,那生了二胎或第三胎,應該也只會延續,甚至令問題加劇。澤爸強調,夫妻是一個家,彼此依靠的夥伴,能夠相扶相持的重要因素就是「溝通」了,只要夫妻有著良好的溝通,生了第二或第三胎,再多的難題也能一起克服。

當以上所有考慮都經過討論,與另一半又決定多添孩子的時候,又究竟有沒有所謂對的時機?澤爸認為只要夫妻倆討論好,而想多生一胎的種種亦準備好了,就是好時機。「如果真的要說,我認為手足之間的年齡可以靠近一些,好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互動、話題、喜愛的事物,都會是比較接近與類似的,感情也可能因此而提升。」所以要生不要生,今天起把自己問清問楚之餘,也跟伴侶好好溝通吧。

生二胎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圖片來源:受訪者授權圖片)

親職教育講師、親子天下特約專欄作家(嚴選部落客),電視節目、電台廣播、親子雜誌常邀親職教養專家。與同樣樂於為人父母者分享教養的美好體驗,臉書粉絲團「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追蹤數超過十萬名。擅長演講主題:親職教育、情緒發展、親子溝通、親子教養、夫妻關係,著作有《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陪伴你的力量》、《世界愈快,對孩子說話要愈慢》等。

圖片來源:IG@stevencheung、Shutterstock、受訪者授權圖片